表頭美化圖檔
視覺障礙者的職業評量
花敬凱 譯

撰文時間:2006/2/14

 

  
  
  導論
  
   職業評量 (vocational assessment) 之目的,在於決定視障者的就業目標,以及視障者需要哪些型態的就業服務。好的職業評量,可以提升視障者職業重建的成功機率,並進行適當的服務規劃,讓雇主瞭解哪些職業選擇與服務資源,最能夠協助他順利就業。
   在1900年早期,最常用的職業評量方法是透過心裡評量,讓案主填寫職業興趣量表與性向測驗,以發現案主的職業性向。隨著專業分工日益進展(例如:工業劃分成重工業、軍工業、以及輕工業等),人和職務如何適配,逐漸呈為一項關鍵的因素,也促使就業服務專業人員,開始發展更多的職業評量工具,包括適合身心障礙者的工具。這些工具的目的,多為評量個人的優勢、需求、個人學習能力的程度與類型,以增進案主對自我就業潛能的認識。職業評量工具通常將工作任務組織成可劃分的要素,藉以評量案主完成不同工作任務的潛能,並瞭解案主需要接受哪些額外的職業訓練。
  
  情境評量或生態評量
  
   在過去20年間,視障者重建服務專業人員已逐漸捨棄標準化的職業評量方式,而改採較為個別化的評量,以真正瞭解視障者的就業潛能與需求何在。多數的就業服務人員,遂直接觀察視障者在實習或志願工作中的表現,並讓視障者在實際經驗中,學習部分的工作技能,此種職業評量的方法稱為情境評量(或稱在職評量與生態評量)。情境或生態評量的結果,較能反映視障者的技能、興趣、對環境的偏好,以及工作習慣。由於情境或生態評量的結果,較能看出視障者與特定職務間的適切程度,相較於標準化測驗,生態評量的結果更能說服重建服務人員與視障者。
   然而,進行情境或生態評量等直接觀察的方法,也並非毫無缺點。情境或生態評量最大的問題,在於費時、費力。相較於標準化的施測,評量人員需要對職場環境與就業市場生態,有更深入的瞭解,才能使評量結果更有意義。另一方面,評量人員也必須考量視障者在進行現場試作時的心態問題。視障者對於挫折較為敏感,可能因為不熟悉評量環境,初次受挫而認為評量結果不佳。評量者在進行情境或生態評量時,應使用口語或其他方式,幫助視障者盡可能瞭解評量現場的環境狀況,以及評量進行的程序。
  
  標準化測驗之運用
  
  評量過程中常用的標準化測驗包括成就、人格、智力、性向、興趣測驗,以及動作技能測驗。標準化測驗將個別受測者的得分,與一群代表性的樣本互相比較,標準化測驗使用得當時,能提供關於受測者的重要資訊 。但是,,標準化測驗的使用若不適當 (通常是與測驗發展無關的其他原因), 測驗結果可能顯示案主並不適合接受訓練課程或謀職。 因此,很重要的一點是標準化測驗必須由受過正式訓練,並具備施測證照的人員執行,此外,評量人員瞭解視力障礙相關的專業問題,也同樣重要。
  
  結論
  
  職業評量的目的,在於瞭解視障者的工作能力、弱點,和職業興趣,以提高他們的教育、訓練和就業機會,因此,職業評量的目的不是要限制案主的就業選擇, 而是要協助案主選擇適當的職業。一個詳盡的職業評量,應該考量下列因素:
  
  ◆ 醫療,社會,教育,和職業資訊;
  ◆ 職業和心理測驗分數;
  ◆ 技術、能力、和才能;
  ◆ 興趣和娛樂活動;
  ◆ 人格與氣質;
  ◆ 價值、態度和動機;
  ◆ 體能和工作容忍度;
  ◆ 從訓練或教育中學習的能力;
  ◆ 就業潛力;
  ◆ 社會技能;
  ◆ 工作習性;
  ◆ 工作適應力。
  
  資料來源:美國盲人基金會 www.afb.or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