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頭美化圖檔
一位視障兒童母親兼老師的心歷路程
呂玉女

撰文時間:2005/12/7

 

  
  呂玉女
  
  醫生甲:「妳的孩子的視力很不樂觀,等暑假時再帶他來,再詳細檢查,以便配眼鏡。」
  
  醫生乙:「這種『先天性遠視』的弱視,十萬人中才有一個,他只能在一定的距離看清楚東西,還是早點配眼鏡吧!」
  
  醫生丙:「這是因為在胚胎期『視神經組織』就沒有發育完全,如果早點戴眼鏡,好好維護,還可以保有五成的視力。」
  
  當我聽完第三位眼科大夫的話,我愣住了,也才確信我的孩子有這麼嚴重的視覺障礙,一時之間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醫生看出我的心情,忙說:「你們誰也沒有過錯,至今醫學界尚未研究出障礙形成的確切因素;除了戴眼鏡,沒有別的矯治方法,也不要期待他在學業上出人頭地,長大以後,給他找個比較不用視力的職業,以免視力受損的情況,日益嚴重。」
  
  誰說我們沒有過錯?雖然是先天性的,但如果我們能早點發現,及早矯治,豈不是更好?以前,他外婆常說:「這孩子最漂亮的地方,就屬眼睛了,又大又亮。」他小時候,每當我忘了哪樣東西放在什麼地方,他總是最先指出來,從未錯過;我需用什麼物品,他也較兩位姊姊早一步拿來。凡此種種,造成了我的疏忽,一直沒有察覺他的視力有問題。只有看電視時,他老是往前走,越走越靠近電視機,而我卻以為小孩子「都是那樣子的」。這就是我的過錯了!直到七十三年二月(近六足歲),我們讓他就讀鄉婦女會附設的幼稚園,才發現他看一些幼稚園讀本念念唱唱的時候(也許根本看不懂字),書是那麼的靠近眼睛。我們感覺不對勁,趕快帶他去看眼科醫生,先到聖馬爾定,次到嘉義地區頗負盛名的「羅眼科」,後到省立嘉義醫院,檢查的結果,如出一轍,到此,我不得不接受我生了一個「視障兒」的事實!
  
  夜深人靜時,我反覆思索自己懷孕期間,有沒有服過什麼成藥?常吃哪些食物?是否營養不良所引起?(懷孕五個多月時,外子因車禍嚴重骨折而住院,兩歲多的雙胞胎女兒暫託婆婆照顧,我下班後先回家為她們洗澡,洗衣服;再到醫院陪外子,處理他的身邊瑣事;隔天早上趕七點鐘的車子去上班,就這樣的挺個肚子,醫院、學校、家庭,三頭跑了兩個多月,因為經濟拮据和時間關係,我常以煎包、煎粿、炒麵、炒米粉、羹等裹腹,很簡單的解決民生問題,是這些食物造成的嗎?)還是醫院裡某些化學物質所引起?或者,如果早些讓他上幼稚園,說不定可早點發現,及早治療,而能保有較好的視力。總之,說這些都太晚了,還是早點帶他去配眼鏡才是上策啊!可是,婆婆反對了,她說:「那都是醫生『唬』人的啦!眼鏡一戴下去,會越來越重,一輩子也別想拿下來了。」真是這樣的嗎?
  
  對於婆婆的話,我一向是順從的,我不禁猶豫不決了。後來,仔細想想,三位醫生經過科學儀器鑑定後都那麼說,一定錯不了的,迫不及待的帶他去配副玻璃鏡片的眼鏡,三百五十度。視力檢查時他裸視0.1,矯治後,兩眼都0.2 。醫生乙說,剛開始戴眼鏡,比較不習慣,戴度數輕些的就好。眼鏡配回來後,在家裡,他肯戴,到幼稚班上課,據他的老師告訴我,他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很不錯,就是不喜歡戴眼鏡,一下子戴上,一下子拿下等到上國小一年級,他正好在我班上(我們住在學校宿舍,本校為迷你小學,每年級只有一班,而我一直從事低年級基礎教學工作)。此時,縣府來了件特殊兒童調查的公文,學校把他呈報上去,後來,又來了公文,通知複檢的日期、時間、地點,經過一連串的檢查,我的「獨生子」成了縣府列案的「視障兒童」!
  
  他還是不肯戴眼鏡,每節課總要我提醒才肯戴,我問他為什麼,是不是眼鏡太重了?(在複檢時,我們接受醫生的建議,配了副八百度樹脂鏡片的眼鏡。醫生說讓他看得清楚最要緊,而不要計較視力檢查表上的數值--矯正視力為O.3)他說不是,我又耐心的問他,最後,他才說出是怕同學笑他。我舉出實例,我們的校長、教導主任、林×珠老師、蔡×蘭老師、陳×勤老師等,不也都戴著眼鏡嗎?我溫和的告訴他,為了自己的視力,不要怕同學笑,同學只是好奇而已,沒有別的意思。另方面,我向全校學生說明他的視力障礙情形,請大家以對待一般同學的態度來待他。而後,又透過「視障兒童教育巡迴輔導員」解老師的勸說,上課時,他終於肯自動的戴上眼鏡,不必再讓我煩心了。
  
  我遵照醫生的指示,不給他功課上的壓力,鼓勵他多用腦子,通常,我教生字生詞時,板書大又清楚,我希望他趁這個時後把字體認識清楚,記在腦子裡面。隔天我做紙筆測驗 聽寫,他通常對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他的智育成績(一年級至二年級上學期),國語為九九、九五、九五,數學:九七、九四、九六,社會:九五、九五、九七,自然科學:九七、九四、九六,總平均:一上:九七•八九,一下:九四•六七,二上:九五•六。放學後,我即不再教他,以免養成他依賴的壞習慣,考題他他絕未看過,而能有這樣的成績,我已經感到很滿意了。他對美勞科尤其有興趣,畫圖、積木造形、摺小鳥、做盒子、廢物利用- 做簡易風鈴等都比全班同學來得好。在生活適應上,他整潔、勤勞、作息有規律、活潑、深思好問,缺點是浪費,自我中心,不喜歡和班上較髒的小朋友在一起遊戲,我從兩方面著手,要那些小朋友常洗頭、洗澡,衣服勤換洗;教導他不要太苛求別人,要接納所有的同學,現在,他們已不再有隔閡,在群性生活上,有了令人滿意的表現。只是,他自信中帶著一點傲氣,有一回,我考了一道題:哪些動物是吃奶長大的,全班只有他寫錯了,我問他為什麼馬不是草長大的?他說,小馬也會吃草呀!所以馬是吃草長大的。又有一回,我考了一題:轉動大齒輪,能帶動小齒輪的打ˇ,不能的打×。改考卷時,我發現他答對了卻又擦掉,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我擦掉時剛好鈴聲響了,妳說交考卷,我只好交了。」我氣極了,並不是因為它考不好,而是看他有大半的時間在那兒閒坐,為什麼不早點擦掉,早點寫上呢?而那理由多牽強啊!考數學時也是一樣,有一次,它三題計算題沒寫,扣了六分,寫出的全對呢!(叫他寫完後要檢查,他總覺不耐煩,老以為自己寫出的一定不會錯的。」如果他能虛心、細心些,成績可能會更好。
  
  為了對弱視有更多的了解,我去翻閱「中華兒童百科全書」,它記載著:「弱視指的是一個人眼睛沒有什麼疾病,但是卻喪失了部份視力,或是全然看不見。最常見的弱視是發生在小孩的單眼弱視,這通常是由斜視引起的,因為斜眼的小孩,兩眼的視線沒辦法集中於一點,如果要看清楚東西,必須只用其中的一隻眼。久而久之,那隻不大使用的眼睛就逐漸失去功能,甚至完全看不見。治療這種弱視,主要是用遮蔽的方法,就是把視力好的一隻眼,用眼罩遮起來,讓病人盡量使用視力較差的那一隻眼,長期下來,就可以增強或恢復原有的視力了。其他引起弱視的原因,至今還不明瞭只知道有些中毒情形,常伴隨單眼或雙眼的弱視發生,例如甲醇、煙、鉛中毒,還有尿毒症,一些腦疾病等,都和弱視有關,去除這些因素,可以改善弱視的症狀」。然後,我又翻閱「名揚百科大辭典」,它對弱視的解釋是這樣的:「眼睛的視力,一眼比另一眼強很多,或是兩眼視線無法聚在一點的情況。作詳細檢查而查不到器質之變化,但視力低下者;或雖有器質變化,但仍不能解釋視力低下原因者,也算弱視。弱視的診斷,主要靠視力的測定,現在大都採用Bangenter的分類法,以視力0.8以下者為弱視,若視力低下程度無法矯到0.1者為高度弱視,不到0.3者為中度弱視,不到 0.8者為輕度弱視。弱視的治療最好是事先預防,如已發生,則需早期接受治療。其真正的病理轉機,尚在研究中,但我們知道斜視及不等視與弱視有密切關係。弱視中有很高比率發現固視異常。原則上中心固視者可用遮眼療法,偏心固視者用弱視治療法。」畢竟,我不是醫護人員,對於這些解說,有些地方仍不瞭解,譬如,何謂「器質變化」?何謂「偏心固視」?因此,我多麼盼望能在各縣市成立「視障學生資源教室」,充實有關教學設備,設置資源諮詢人員(含請經驗與專業知識豐富的眼科醫師當顧問),以便對縣內任教視障學生的老師或就讀於一般學校的視障學生及其家人做更多的幫助與服務。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遷,職業婦女日漸的增加,在家庭與工作無法兼顧下,很容易忽略對子女的關懷和教養,為配合社會環境的需要,減少社會問題,增進家庭樂趣,培養健全的兒童,親職教育的實施,實有其必要,尤其,對於各類殘障兒童,更是刻不容緩。
  
  孩子是需要教養的,父母負有教育養育之責,子女失去教養,使心理不平衡,行為有了偏差,是父母的過失。給孩子過多、過少的愛和管教,都是不正確的。因此,我們絕不溺愛他,從小訓練他的盥洗習慣,摺疊衣服,收拾房間等,這些,他都能勝任;對他和兩位姊姊也都「一視同仁」,以避免造成「獨生子症候群」。所謂「獨生子症候群」,幼稚教育專家王國和先生解釋說,就是依賴性過強、沒有自信心、不能適應團體生活、早熟、寡言……等,只知過舒適的生活,而造成不玩、不用功、不工作等小孩「三不問題」。我工作的時候,他常在旁邊問東問西,如:「媽媽,妳那麼怕冷,是不是肚子裡藏了電扇?」、「螢火蟲是不是隨身帶著電池和燈泡,不然,怎麼會亮呢?」、「白天看不見月亮和星星,是不是他們和太陽玩「捉迷藏」的遊戲?還是病了呢?」、「酒是不是像汽水,爸爸才那麼愛喝?」、「姊姊喜歡吃我吃過的蛋糕,用我用過的東西,是不是『二手貨』呢?」、蜂蜜是蜜蜂的口水還是大小便?」,總之,他的腦子裡裝滿了各種問題。有時,他也說謎語讓我猜,我猜對了,他馬上說:「媽媽好聰明哦!一猜就中呢!」把我用來鼓勵、讚賞學生的話,派上用場了。我工作時間一久,他會適時的端來一杯開水,要我坐下慢慢喝,再幫我搥搥背。他也知道我哪個地方最怕「癢」,常常出我不注意的時候,來這麼一兩下,然後母子笑成一團。「愛」是給孩子「建立完美人格、心智健康發展的最佳糧食」,而「鼓勵」則是給孩子「樹立信心、勇氣、活力的萬靈丹」。在這樣的「親子關係」中,孩子敢問、敢說,夾雜著懂事與活潑的行為表現。讓我感到「傾聽」孩子的話,是改善親子關係的好方法。從傾聽裡,孩子有種被接納、被尊重的感覺,它提供了一種「你可以放心說話」的保證,開闢了一條寬敞的大道,讓孩子暢所欲言,而作父母的,就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更接近孩子的心靈世界。
  
  懂得傾聽的父母,不必拼命挖空心思為兒女解決問題,而是保留了這個權利給他的子女。表面上,父母並沒有提出任何積極的建議或引導,但是由於子女的感受被接納,情緒得到了疏導,就是很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傾聽的首要條件就是接納,只有接納子女的行為(接納不等於同意他的行為,這一點要分清楚。)才能夠平心靜氣的傾聽兒女的心聲,因為,「接納」本身就是一種「愛」的保證。
  
  我們常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對子女來說,應該是很正確的,但是,對父母而言,「天下無不犯錯的父母」可能更為妥當。在西德,他們利用電視來教育與訓練父母親,並且還舉行簡單的「考試」,通過考試的父母,可以領到一紙「合格父母證書」,掛在家中牆上,引以為榮。可見做父母,並非生來就能做得很好,而是要經過不斷的學習,吸收新知識,從犯錯的經驗中,學到如何做個成功的父母,來培養身心健全的子女。尤其是做為各類殘障者的父母,所肩負的教養子女之責,更是艱鉅。我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為了我的「視障兒」,我遍查書籍,寫信或打電話請教親友,無非是希望吸取新知與他人的經驗,學習如何以「平常心」來對待他,不因他有視覺障礙而享有被放縱、不工作的特權,來訓練他的獨立精神。在人際關係、內向行為、外向行為、學習行為上,他的表現,都令我們感到滿意;而生活習慣上,有些地方則有待再教導與改進,如東西未能放在一定的地方,常常找電子表、帽子、手帕等;衣服脫下後,未能馬上摺疊整齊。另外,他不喜歡別人隨意動他的東西文具、玩具,否則,必會發發小脾氣,表示抗議。
  
  為了改正他的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我們先從本身檢討起,因為,身教重於言教,我們本身一定得事事做榜樣,但願它能慢慢的改正過來。
  
  教育理論上常說:「教學相長」,的確不錯。我從許多平常很少去閱讀的書籍上,如「特殊教育」季刊,「臺灣衛生」月刊,認識很多新名詞,如「資源教室」、「回歸主流」、「獨生子症候群」等,也吸收不少新知識:「資源教室」是為某些個別需要的學齡兒童而設計的一種教學環境與方法,讓孩子們在特定的時間來接受資源教室老師的輔導。其目的,在發掘兒童的潛能,並且避免使他們的缺陷更為明顯。換言之,資源教室中的老師,其主要工作是輔導普通班級中有特殊個別需要的學生,以克服他們在課業上與心理上的障礙。而「回歸主流」的理念,在促進學校生活中的主流,能接納所有的學生,尤其是特殊需要教育的學生,其三個要件為一、殘障兒童與正常的同輩混合在一起,二、個別化的教育計畫與處置,三、工作人員責任的明確區分。而視障學生的回歸主流,在國內已行諸數年,目前接受此項教育計畫的學生約有八百三十多位,分別就讀於國小、國中、高中、五專及大學;這實在是政府的一大德政。然據五月七日聯合報刊載:「國立臺灣教育學院、藝術專科學校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目前向教育部建議取消該校盲聾生的招生名額,全省盲聾生反應激烈,教育部決定『先減招,再逐步取消』。」果真如此,不是違反了「回歸主流」的真諦嗎?
  
  隔天,我又在 中國時報看到一則消息:「教育部七日表示,視聽障礙學生升大學甄試名額,今年仍為六十七名,與去年相同,教育部從未對視聽障學生的升學甄試,決定『先減招,再停招』。教育部表示教育學院、藝專及文化大學最近曾建議取消該校盲聾生的招生名額,但教育部基於照顧盲聾生的升學意願,並未同意。教育部表示,過去曾發生盲聾生經過甄試升入大學,要求轉學,但因某些科係並無相關師資及設備,無法接受盲聾生上課,故今年的甄試升學特別規定,經錄取學生,不得申請改分發。」我希望第二則新聞才是正確的,也希望大眾傳播媒體,對所報導的消息負責,殊不知,這帶給視聽障礙學生及其家人,多大的衝擊啊!
  
  也許有人認為「因為你的兒子是視障者,而你又是他的級任老師,所以你才會那麼關心他、愛他、關心特殊教育消息,那麼認真求取新知來教育他」,這固然沒錯,其實也不盡然,在我十三年的教學生涯中,有十年是從事像「蓋房子」、「打地基」般的低年級基礎教學工作,我每天兢兢業業,留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施以個別輔導;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瑣事;自製教具等,盡我所能的,使他們再德、智、體、群、美各方面,有良好的表現。我不敢自詡為「良師」,但我投注在學生(尤其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身上的心血,絕不比投注在自己兒女身上的少。而每年的教師節、新年,我總會收到無數的賀卡;我生日時,他們祕密的籌備,為我慶生,送我可愛的禮物等,這不都是最好的「回饋」嗎?
  
  我不再憂心忡忡,不再偷偷飲泣,因為,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希望由於我的愛心和鼓勵與傾聽,使我的視障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將來,自我的努力更加倍,用信心戰勝自卑,發揮自己的潛能。也希望大家對於殘障者的愛,不是憐憫,而是真正瞭解他們的痛苦和需要,將環境的限制化為最小,提供殘障者最大的發展機會。
  
  最後,我深切的寄望政府,能(一)加強「視障師資」的培育;(二)建立巡迴輔<I2>導員專職制度,免兼其他行政業務,使能專心於視障學生的輔導及教學;(三)透過會議或研習活動,加強宣導,使現職教師對回歸主流的真諦有所認識,並樂於充分合作;(四)編印「如何指導與協助視障學生」之教師手冊,使一般教師能勝任此工作,而使回歸主流的視障學生,得到合宜的照顧、正常的學習及良好的能力表現。(五)不輕言各類殘障甄試升學名額「先減招,再逐年取消」等,使「特殊教育法」發揮實質的效用。
  
  參考書目
  
  1.特殊教育季刊第十期、第十七期。
  
  2.臺灣衛生月刊第一八七期、一九九期、二三○期。
  
參考網址: http://www.cmsb.tcc.edu.tw/論著/南師30/TC70404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