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頭美化圖檔
淺談身心障礙者的數位落差問題與對策
伊甸基金會 / 吳煜暉MIS專員

撰文時間:2005/10/21

 

  伊甸基金會 / 吳煜暉MIS專員
  
                    
  前言
   身心障礙朋友由於先天或後天的限制,所以對資訊的取得是明顯的弱勢,而不論是視障或非視障所面臨到的障礙也不盡相同,我們可以試著去探索他們的障礙現況與原因,進而可以嘗試為他們找出「離開」資訊斷層的方法。以下我們將粗分兩大類的討論視障部分。
  
   目前大部分的障礙在於真實資訊取得的設備及環境,由於目前視障朋友﹝全盲﹞僅能使用DOS系統,搭配TELIX與撥接到淡江大學,利用該學校的lynx系統上網,用pine系統收發電子郵件;而目前所流行的寬頻,並不能使得這個族群更加方便,因為在DOS的環境中並沒有足夠的網際網路支援,例如:
  
  dos系統不支援TELIX +寬頻所使用的通訊協定
  殘友只能夠﹝看﹞到文字模式,對於目前的大多數網站充斥大量圖形與動畫,視障朋友反而因此無法找到正確的連結點
  在電子郵件系統也沒有足夠得支援
  補助不足,除台北市以外的其他縣市對於此部份的補助很少(見附表1)
   從某些層面來說網際網路反而會形成一種障礙?而弱視的殘友則比較幸運,可借助視窗系統來上網,達到資訊取得的目的。
  
   就視障族群整體來說,視障朋友的資訊障礙主要還是來自檔案交換的困難,在啟明學校中,老師所教導的點字系統,到了真實的環境中卻要經由[轉檔]的方式來達成,而且並不是所有的設備的可轉換,一套金點一號要造價五到十萬,而語音系統就更加昂貴,且目前金點一號已經停止生產,對視障朋友的障礙則與日俱增。
  
   在職業訓練的部分,大多數的電腦資訊課程還是基本的電腦操作,較進階的電腦設計課程卻無法讓全盲的視障朋友參與(因為有太多的外在不可抗力因素),例如:進階課程中有一些網頁設計與多媒體的美工設計的課程,類似的課程由於要使用視窗介面,全盲的視障朋友是無法參與的,所以以弱視的視障朋友來說資訊的落差就會比較輕微,但全盲的視障朋友會產生比較大的障礙,因為他們只能參與一些基本上網的課程,並無法參與更多的進階行的課程。目前全盲的視障朋友的主要職種,除了按摩之外,還有錄音工程與電話行銷,在就業方面的也以此三種職種為主。
  
   對策部分,可能在中華電信停止終端機撥接服務後,必須要有一機構能夠提供與淡江大學相同的服務模式,以免視障朋友的權益受到損害,另外,也應該改善視窗系統中語音導引的功能(目前不論市場上或機構所開發出來的系統的效能都不佳),在資訊教育方面會是比較大的困難點,以弱視的視障朋友來說比較沒有問題,但仍須努力的部分則是在全盲的視障朋友的資訊教育部分,因為受陷於外部的硬體條件,不過如果可以為他們特別加強網路的進階知識,全盲的視障朋友是有可能去參與UNIX相關的課程,因為畢竟這一類的系統是不需要採用視窗的,但仍要需要有比較高功能的語音箱(語音引導功能)。
  
  非視障部分
   非視障的部分就較為複雜,因為包含了許多障別,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其中在非視障的部分中有72%是中重度的非視障族群,而在這其中又有將近1/5是心智類障礙,自然對資訊的落差就會相對增加,加上教育程度的普遍不足,小學畢業、國中畢業佔大多數,真正能夠完成高等教育的非視障族群佔的比例是很低的,但資訊取得的條件中,英文的能力及邏輯的能力卻往往是必要的條件,所以是造成資訊落差的主因,另外中高齡的非視障族群相對中高年齡的正常人,對電腦的接受度也更低,自然容易造成整個非視障族群的普遍資訊落差極高。
  
   針對於心智障礙的部分,家庭因素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有心智障礙成員的家庭往往不認為電腦或教育對心智類障礙成員是重要的,也往往不願意投資在電腦相關的教育上,使得心智障礙族群只能從事傳統性的行業(與數位資訊無關的產業),使得心智障礙族群是整個非視障族群對於資訊落差最大的部分。
  
   就職業訓練來說,非視障的族群雖然沒有視障族群在硬體上那麼大的限制,但是由於教育程度的不足,行動的不便,生活範圍的狹小,金錢的拮据,都會造成在就業上很大困難。例如:程式設計的部分,由於教育程度不足,邏輯就會比較差,就不見得能夠設計出較好的程式,或者設計出來的程式與市場上的期待是不同的;美工的部分卻因為生活範圍相對於正常人是比較小的(像正常人可以去做一些休閒活動,如:爬山…等,但是非視障族群卻不見得可以),自然靈感就會比較少,創意就會比較差,自然在市場上就不會有競爭力。,根據內政部調查,超過五成的身心障礙者從事偏向非技術性、事務性工作,而且大多在十人以下的小型工廠作業,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數位資訊上落差會更明顯。
  
   另外就硬體來說,輔助器材的不足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政府的補助其實只有台北市是比較充足的,其他縣市大多是不足的(附表一),這一點跟視障族群是相同的。另外,當電腦硬體發生問題時,由於中重度族群往往不知道電腦發生了什麼問題,更需要有他人協助,如果沒有人能夠提夠適當協助,那麼這些族群基本上就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在對策方面,其實非視障族群最主要資訊落差的原因還是在根本的教育之上,若目前的教育體系對於身心障礙朋友仍然以「一體適用」的方法來處理時,就無法有治本的效果,因為其他的對策都還是治標;相關的困難點其實已經提出來討論很多年了,但是在實際的運作上仍有很大的問題;所以若不從教育方面來看,其他的對策就是加強資訊教育的部分,也要加強對於電腦硬體的募集;否則就算是在機構有教學,但是回到家仍然沒有電腦可以練習,仍然無法避免資訊落差的發生。
  
  資訊相關職業訓練的差異
   在現今的資訊類職訓環境中,以經營者來區分可分為『社福機構式』與『一般式』的職業訓練,一般式的職業訓練著重在在專業技能的『提升』,而非整體能力的加強;對於身心障礙者來說,一般式的職業訓練並不見得合適。社福機構會因為服務的身心障礙族群的不同而開發不同的職訓課程,而且由於服務的族群有所區隔,就會有一般職訓所沒有的「無障礙環境」,加上機構本身的屬性,就能夠把職業訓練與社會工作加以結合:心理衛生、職前心理輔導、就業輔助與個案追蹤,其中個案的就業追蹤的最重要的一環,也是一般的職業訓練所做不到的;利用就業追蹤的功能,就可以避免身心障礙者的二次或三次的失業,。(附件二)
  
  結論
   根據內政部的所統計的「八十九年度台閩地區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造成數位落差的主要原因如下:
  
  身心障礙者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中小學以下教育程度者就佔了74.4%。
  年齡層分佈不平均;不同的障別的年齡結構不同,如聽視障偏向中高齡,心智障礙多在幼年及青年時期。
  經濟狀況不佳;超過50%的家庭僅可餬口,其中低收入的身心障礙家庭的之處大於收入者更高達50%以上。
  電腦硬體上的限制;輔助器具的價格昂貴政府補助不足。
  參與職訓的比例過低:有參與職訓的身心障礙者只有75%而有參與職訓意願的身心障礙者也只有14%。
  職訓單位水準參差不齊;一般的職業訓練機構並沒有心理輔導與就業追蹤的功能,導致身心障礙者容易遭遇就業挫折。
  一般的廠商接受程度低;一般公司多接受輕度或重度的身心障礙者,大多把重度與極重度排除在外。
   因此身心障礙者數位落差不僅是「先天不良」更是「後天不足」的情況,倘若要改善這樣,除了要加強身心障礙者的教育程度外,也需要相關的機構研發低價且符合身心障礙者使用的輔助器具,另外也應該要加強職業訓練的宣廣,尤其應該轉介到擁有完整「輔導」功能的社福機構。
  
   因為,在參與職業訓練者中,想接受電腦軟體應用與電腦文書處理的人佔了24.9%,為各項職種中最高的,也可以發現若身心障礙者有機會、有能力時,仍然會想要加強自身的資訊相關技能,但除資訊技能外,也應該要加強身心障礙者的「資訊品質」。因此不論是政府或機構都應繼續努力,協助身心障礙者改善數位落差的宿命,否則難免淪為二十一世紀數位資訊社會的次等公民。
  
參考網址:http://www.iis.sinica.edu.tw/2001-digital-divide-workshop/1-2.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