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頭美化圖檔
殘障科技 找到一片新天地
李鍾熙

撰文時間:2009/10/22

 

   殘障科技主要用來協助失能者(disabled)生活起居,由於人數少、市場小,通常屬於非主流特殊產品,不易賺錢也較不受重視。最近卻有愈來愈多殘障科技成功商品化,尤其是延伸到一般消費大眾的應用上,找到許多新機會。
  
   例如,最近蘋果公司新推出的iPod Shuffle,就可以語音取代字幕顯示,用起來更方便,其實這項設計就是由原先為盲人開發的語音輔助技術Scan Reader轉用而來的。類似的text-to-speech軟體也用在第二代電子書Kindle上,讓駕駛朋友可以很容易地一邊開車一邊聽書。
  
   又如過去專為聽障人士開發的自動字幕顯示技術,最近也出現在YouTube,讓各種語音能立刻轉譯在螢幕上,方便全球各地人士觀賞;專為四肢癱瘓者開發利用腦波操控電腦的技術,也被Mattel公司用在最新的線上遊戲,頗受消費者喜愛。此外,還有容易開關的感應式水龍頭,及免綁鞋帶的魔鬼氈等,都已廣泛被採用。
  
   事實上,這類科技還有很多,將來應用也會愈來愈廣。早期殘障科技如輪椅、義肢等,多以輔助基本生活功能為主,近年來已逐漸演進為提升殘障人士的工作和學習能力,甚至增進休閒娛樂的方便性。例如愈來愈多旅遊業者,開始採用協助聽障或視障者的導引裝置和設施,有些動物園或遊樂園,也利用會說話的GPS衛星導航系統來吸引更多殘障遊客。
  
   其實殘障科技的市場並不小。根據統計,美國約有5,600萬失能人口,大約每五個人就有一人,他們對於能協助改善其生活的產品和科技都非常樂於採用,估計每年消費總市值高達2,000億美元。只是殘障市場的問題在於多樣少量,因此每項產品規模都十分有限,且需高度客製化。
  
   除了殘障人士之外,未來有另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市場,那就是高齡人口。大家都知道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功能必然逐步退化,因此協助聽障、視障、癱瘓等科技,將來都可用在病人或老人身上,相當具有潛力。
  
   雖然殘障科技難度高,短期獲利不易,但身為科技人,我一直希望能多運用科技來改善失能者的生活品質,因此幾年前就在工研院發起一個試驗性的殘障科技研發計畫-“Enabling the Disabled”,企圖從現代科技中,找出一些能協助殘障者的創新構想,可惜不易得到共鳴,進展也十分有限。後來,醫療器材研發團隊與外界合作,針對腦性麻痺兒童的需求,成功開發一系列生活輔助技術,效果不錯,也帶給我們很多啟發。
  
   從上列各項案例可以看出,因為殘障者是所謂「極端使用者(extreme users)」,他們高難度的特殊需求,便成為產品功能不斷提升的動力。因此我們若能深入研究了解,進而擴大應用,將可帶動更多的創新機會。也期望有一天,台灣能發揮堅強的工程科技能力,成為傑出的殘障科技王國,不但能為全球做出貢獻,也具有高度經濟價值。
  
作者介紹:
  作者為工研院院長
備註:文章來源:聯合理財網
參考網址: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5207727.s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