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接到一位視障朋友的電話,提到使用電子產品的不方便,希望所有的電子產品都有一個螢幕閱讀的按鍵,按了之後就能聽到螢幕上的所有內容。 這的確說出了絕大部分視障者的心聲,許多許多生活上或者工作上必須應用的東西,沒有點字或語音的回饋,就只好死記操作方法或者邊操作邊猜,經常處於這種被很不友善的機器對待的狀態。 這位先生還提到了一些設計的細節,認為可以設計一種晶片,然後規定所有的廠商把晶片裝到產品的螢幕上,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這位來電的先生的希望當然也是我所盼望的理想境界,但這個問題牽涉到視覺和語言之間的扞格,並不如想像中的單純,也不可能用這種簡化的方法來解決。 螢幕的實際狀態等於一張空白的畫紙,畫上去的圖像究竟是不是文字,是由人的視覺去解讀的;就像你請一位完全不懂中國字的老外來看一個放大的中文字,老外會認為那是一張抽象的圖案,對老外而言,並不是可以理解的文字。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用的手機上都可以顯示時鐘,而且顯示的方式可選擇數字或者指針,如果選擇數字顯示當然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顯示的是指針,以上述的螢幕按鈕來聽時間,無論時鐘的指針指到幾點,都只會聽到1、 2、3 一直唸到11、12,而聽不出來現在是幾點幾分。 從上面時鐘的例子可發現,手機螢幕上的時鐘雖然我們選擇的是以指針方式顯示,但手機還是能撥報出現在的時間,很顯然的這不是在撥報螢幕上顯示出來的數字,而絕對是使用了跟螢幕無關的方法抓到時間來做撥報。 大家習慣把螢幕上顯示出文字這件事情想像成活字印刷板,一個一個固定的字塊往上面放,但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的版面設計早已是圖文並茂,就算文字也許多人都有自己的創意,想要搶破限制自由的設計風格是做不到的事情。 設計無障礙的產品,重點就在任何文字或者按鈕等等都要視為一個個體,並且必須提供讀取個體屬性和狀態的方法,就像我們遇見一個陌生人,這個人願意回答他叫什麼名字、從事什麼工作、電話號碼是多少等等,我們才能認識他是誰,否則即使拍下這個人的照片,我們也很難跟視障者說明照片裡究竟是哪一位。 電子產品的視障使用介面不是一個能夠簡單解決的問題,是從產品的設計階段就要把需求考慮進去,需要一個產品一個產品見招拆招,大家得要一起努力長期抗戰,才會漸漸有所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