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頭美化圖檔
網頁講親和力 盲人不用盲公竹
香港文匯報

撰文時間:2009/4/9

 

   雖然周鍵圳是後天失明人士,但一直憑專業資訊科技知識,研究協助視障人士更有效使用互聯網。「今時今日互聯網技術相當先進,一個網站可能有數千個連結。但一般人誤以為,開發一個具親和力的網頁(web accessibility)非常困難,要花費先進的技術、成本和時間,很多人有心無力,每每因為怕困難而放棄。其實,那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困難,簡單設計已可把90%的問題解決。」
  
   據資訊科技專家Cynthia D. Waddell解釋,「網頁親和力」又稱「網路無障礙或網路可達性」,也就是確保任何人都有辦法獲取網頁上的媒體內容,無論他們是否遭遇身體、心理或技術上障礙,都不會妨礙接收作者發放的資訊。優良的網頁,就是讓內容易於「親近」和取用。雖然,滑鼠、鍵盤和顯視器已組成最基本的上網器材,動一根指頭已可漫遊世界,但對於視覺、聽覺、行動或認知能力有障礙的使用者,就算使用現時普及的顯視屏閱讀器(screen reader),也未必能瀏覽所有網頁內容。
  
  
  複雜設計 造成不公平現象
  
   「問號,標題,等級二,圖片,四項目的列表。」周鍵圳在講座中示範使用閱讀器瀏覽網頁,他除了使用凸字鍵盤輸入指令外,還需配載一個連接電腦和閱讀器的耳機。閱讀器會由上而下,以中文和英文「讀出」網頁畫面內容,替代顯視器功能。
  
   雖然,閱讀器的速度及音量可自行調校,亦可重播,但仍無法辨識圖像、影片及列表。「如果網頁編寫員沒有製作純文字版(text version),我們只能知道網頁中有圖片和列表,倘若沒有相關標題簡介,我們根本不知道那是甚麼內容。」周鍵圳表示,網頁不能通達(inaccessible)在某程度上也算是一種傷殘歧視(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各機構和企業有責任締造平等機會環境,發展有足夠彈性的滿足最廣泛用家需要。「傷殘和健全人士同樣有接收資訊的權利。」
  
   周鍵圳又指,除了失明、近視和色盲的人士外,很多人士都有弱聽、失聰、肌肉控制緩慢等,上網時亦面對很多困難。「不要以為只是傷殘人士的問題,身心健全的普通人也有機會遭遇障礙,例如生活在落後地區、電腦網絡速度緩慢,或使用手機等細小顯示器的用家,亦未必能全然瀏覽所有網頁內容。」
  
  
備註:文章來源:香港文匯報
參考網址:http://paper.wenweipo.com/2009/04/09/OT0904090010.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