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比斯公安白皮書:逾9成眼傷個案皆為青壯勞工 「你累了嗎?」許多民眾都聽過這句廣告詞,但卻可能不知道,在國人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趕工、分心、疲倦因而導致工作精神不集中,也是造成眼球外傷的凶手之一!台灣奧比斯基金會9日發表「職場眼球外傷公安計畫白皮書」,發現國內勞工忽略許多潛藏的「傷眼危機」,不少人更長期暴露在危險工作環境中! 繼92年完成國內首份「台灣地區致盲成因概況調查研究」,以及93年完成「失明社會成本推估研究」、「眼球外傷調查計畫」後,致力於防盲救盲工作的奧比斯基金會於今年眼科飛機醫院來台親善訪問期間,再度發表「職場眼球外傷公安計畫白皮書」。這是國內第一次同時彙整全台多家醫學中心個案所進行的交叉研究成果,是奧比斯基金會接受勞保局委託,並由基金會顧問、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所長詹長權教授指導完成。 未配戴護目鏡、趕工精神不濟 皆為職場眼球外傷殺手 這份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工業化的腳步,國內職場眼球外傷的個案比例正逐年快速增加,其導致失明的發生率已僅次於白內障及砂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9成的受傷個案,皆為青壯年且最具有生產力的男性勞工,一旦發生職災,勢必造成個人、家庭與社會的巨大衝擊。 經調查,這些個案以從事工廠製造業、營造建築業或農牧業居多,最常見的受傷機轉為焊接。臨床上最常見的眼球外傷即是電焊或強光所造成的「光照性角膜炎」,佔所有診斷的三分之一,其他依序為眼球破裂、化學性灼傷、撕裂傷、角膜易物、角膜擦傷、穿刺傷、鈍挫傷及燒燙傷等,這些都可能造成永久性失明。 進一步分析引發職場眼球外傷的成因顯示,就個人而言,有超過8成的受傷勞工,在意外發生時並未配戴護目鏡,也有因不當操作機具或站立於不適當的位置而導致受傷,甚至由於趕工、分心、疲倦致使精神不濟,引發機具操作失誤,而間接導致眼睛傷害。至於不安全的環境則包括:有缺陷的機具設備、未適當規劃工作區動線,以及噪音過大、照明不佳,或位於高處必須仰頭工作的環境等,都會導致眼球外傷風險增加。 職場眼球外傷防治宣導 端賴政府雇主勞工多方配合 研究結果發現,這些受傷勞工的共通點,多為年輕男性、低社經地位、低教育程度,而工作年資越長的勞工,受傷比例也越高。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不是處於風險最高的製造業,如:健康照護人員、實驗室工作人員、動物飼養人員等,也可能因為眼球黏膜暴露於血液噴濺,或手指直接接觸汙染源等工作環境,而成為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高危險群。 奧比斯基金會顧問詹長權教授指出,職場眼球外傷的成因是多面向的,其防治之道不單要從勞工個人著手,公司經營者、醫療體系及政府公權力等各個層面,都需要加以配合,藉由安全衛生教育宣導,來鼓勵勞工認識正確的健康觀念並養成良好的保護習慣,進而提升公司安全文化,並改善設備環境,如此才能有效降低眼球外傷的發生率。 詹長權指出,台灣亟需建立一個完整的職場眼球外傷個案資料庫,以利相關防治工作的推展。目前,大多數眼科臨床醫師並未接受職業傷病的診治訓練,對於通報流程更是生疏。有鑑於此,詹長權呼籲政府除了應建置完整的通報體系之外,也應協助建立一個整合性機構,納入眼科臨床醫師、職業醫學專家、復健、心理諮商及社福團體等相關人員,以提供職場眼球外傷病患受傷後的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