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下旬,全球颳起寶可夢風潮,即便颱風來襲前的深夜,還是擋不住台灣人的熱潮。 梅姬颱風來襲前的清晨四點多,3C部落客小宅(化名)拿起手機瞧了瞧,發現住家附近的河堤出現暴鯉龍。過了幾分鐘他向窗外看,原本萬籟俱寂的戶外,竟有近十輛機車和五輛小汽車開向河堤小路口。每個人下車就拿著手機向裡走,這些半夜不睡覺的人都是被寶可夢的魔力吸引來的,忙著抓寶。 寶可夢登台一個月,手機抓寶聖地北投公園,因為罕見的神奇寶貝出沒,週末夜晚,離捷運站不遠的麥當勞前的三角街口竟擠滿上千人,讓要回家的在地人都寸步難行。 台灣人瘋狂抓寶的新聞也登上美國《時代雜誌》(TIME),該刊戲稱,這種狂熱程度只有「外星人來襲」可以比擬。 離不開大小螢幕!一天7.8小時盯著看 你可能不知道,跟世界各國人民比起來,台灣人的雙眼堪稱是全世界最忙的! 自從Pad流行,手機可以隨時隨地上網後,全台人民瘋3C的現象,持續發燒。上班盯電腦,下班追韓劇、聊天PO照片,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統計,台灣人每日緊盯大小螢幕的時間,平均長達7.8小時,亦即,扣掉睡覺八小時,有一半醒著的時間,眼睛都處於緊繃狀態,甚至不少人盯3C時間,遠比睡覺時間還長。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於2016年9月中公布「全台護眼趨勢調查」,透過網路問卷與面訪,回收1085份樣本,結果顯示,國人每日盯著大小螢幕的平均時間為7.8小時,比起2015年調查的8.7小時,減少54分鐘。其中看電腦2.97小時,看手機2.22小時,看電視2.19小時,看智慧手錶0.45小時。 令人好奇的是,不同年齡層的族群,使用手機狀況,有何差異?調查發現,學生族群有16%在玩遊戲;青壯年有四成一在滑臉書和LINE等社群軟體,16.6%在瀏覽網頁,12%在玩遊戲。 資策會的調查更直指,手機已全面成功搶奪年輕人的眼球。 自全球第一支智慧型手機iPhone於2007年推出後,國內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即從2012年的48%,飆至2014年的86.9%,三年成長1.8倍。 台灣的智慧手機使用率不但是全球最高,行動上網也達七成;國人使用手機的時間,也居全球之冠。 比看電視多一倍!一天滑手機3.4小時 資策會9月下旬發布的「2016 Q2台灣民眾媒體使用和影音閱聽行為調查」發現,4G開台兩年,有手機的族群,用眼習慣已從電視的大螢幕,轉向手機小螢幕,平均每天花205分鐘(約3.4小時)滑手機,是看電視的兩倍。 這項調查詢問2400位12歲以上智慧手機用戶的使用行為,發現手機族最愛的前三大活動,分別是用即時通訊軟體聊天(90%)、看新聞/生活資訊(72%),以及觀看線上影音(71%)。 比較不同年齡層的行為差異,可發現12--19歲的年輕人,九成會以手機看影音;相對於50--59歲只有六成。可見新一代的網路原生族已習慣透過行動裝置觀賞影音內容,逐漸捨棄電視做為主要的收視媒介。 行動載具橫掃千軍,也因輕薄短小、隨時隨處可用,不少人是走也看、趴著看、躺著也要看,根本不會注意光線是否充足。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的調查發現,只有15%的人會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端正坐好,保持30公分以上距離使用。54%的人雖然端正坐好,但會將平板電腦或手機放在腿上,是名符其實的低頭族;更有46%的人,會趴著或躺著看;31%的人,搭車或開車也沒閒著,會在交通行進時看。計有五成八的人,以不良姿勢使用行動裝置的時間超過一年以上。 手機螢幕小,必須睜大眼,眼睛睫狀肌收縮時間過久,究竟有多傷眼? 調查發現,76.8%的民眾眼睛出現疲勞、痠痛、頭暈、視力模糊等症狀;近五成民眾(48.2%)使用3C不到30分鐘就感覺眼睛不適;更有近三成的人,不適現象超過一年,但都沒有去就醫,忍耐力超強。不適超過一年,曾去就醫的比例僅有4.4%。 「國人眼睛黏3C的時間,比睡覺時間還長,相當於一天有1/3時間,眼睛睫狀肌都處於緊張狀態,」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祕書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醫師蔡景耀說,民眾用眼的錯誤習慣已直接反映在眼睛健康狀況上,包括不休息、不就醫、光線不足、姿勢不良和行車晃動間使用等,都是破壞視力的五大殺手,也可能導致眼疾提早發生。 傷害1〉青少年低頭族 近視率節節攀高 令人擔心的是,高達三成的民眾,眼睛不舒服已超過一年仍不以為意。學生族群低頭看手機的時間太長,影響所及就是近視率激增。 青少年的眼睛構造由於還在發育,也是近視度數容易激升的時候,國健署統計,103學年度小學一年級的近視率26%,小六激增至60%,國一更達69%,近視增加速度非常快。 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楊長豪說,近視是演化結果,人類祖先在野外求生,採集食物,在樹上遠遠看到獅子猛獸接近,就要準備逃跑,不看近只看遠,因此沒有近視。但現在的孩子出生一睜開眼睛就生活在只有三公尺遠的環境;學齡後,上課在教室讀書、下課去安親班寫功課,不近視也難。 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成國分析,近視是眼球前後徑拉長,度數愈高,前後徑愈長,眼球就像氣球一樣被慢慢吹大,眼球組織也會變稀、變薄,看東西的精緻度會愈來愈差,視力也會愈來愈差。 需要提醒的是,不少人以為高度近視(超過600度)只是眼鏡鏡片厚重一點;其實不然,高度近視在醫學上被稱為「病理性近視」,也就是說,這是一種有病的近視。 近視度數深,代表眼球早衰,是一種眼球老化的疾病。醫界認為,日後只要是老人家常見到的眼疾,高度近視族都會提早得到,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退化、黃斑部病變等。 以視網膜病變來說,台大醫院眼科部醫師葉伯廷指出,國外視網膜病變的高峰多在50歲以上,台灣則有兩個高峰,除了50歲以上,另一高峰就落於20--30歲。而年輕族群罹患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多來自高度近視。台灣高度近視人口在全球數一數二,原因不外,考試課業壓力大,其次就與電腦、手機入侵日常生活脫不了關係。 傷害2〉高能藍光傷視網膜 提早白內障 不少醫師認為,不論長時間閱讀紙本或長時間盯手機,都會造成近視,而手機對這世代年輕人的吸引力,早就超過書本文字。 「現在沒這麼多人愛看書,而且看書也不會聚精會神看三、四個小時,但手機太好玩了,頻率和專注度都高於書本,」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說,門診最明顯,很多年輕爸媽都把手機當成電子保母。台北市曾做過幼稚園大班普查,發現二成已有近視,手機應是元凶之一。 呂大文說,大家都知道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會戴太陽眼睛,但對手機的傷害仍欠缺「病識感」,尤其在暗處盯手機,瞳孔放大,水晶體會吸收更多藍光,日積月累,容易被「蒸熟」,造成早發性白內障。 正常人的水晶體,清澈如蛋清,近距離長時間盯手機,久而久之,水晶體就會從蛋清,變成不通透的蛋白,視力也愈來愈模糊。 衛福部統計,2010年至2014年,短短五年間,國內白內障患者從86萬人,增至102萬人,患者多了15%。 眼科醫師普遍觀察,以往視茫茫的老人眼疾,都有向下延伸的現象。 呂大文指出,以往黃斑部病變多好發於55歲以上中老年,近10年來,40--50歲的中壯年病例增加三成;近2--3年也有年輕化現象,甚至出現20歲的年輕病例。 他解釋,視網膜必須隨時隨地進行光化學反應,才能產生視覺,但眼睛若在藍光過高能量的刺激下,容易引起氧化反應,產生自由基,造成視網膜細胞凋亡,增加黃斑部病變的機率。 「黃斑部病變,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呂大文有位30歲患者,是竹科IC工程師,每日工作高度用眼時間達12小時,空檔也沒閒著,繼續滑手機,一年半內近視度數竟從600度,飆到1300度,視力僅存0.1,由於「水滴穿石」的結果,也造成黃斑部出血。 剛發現時,這位病患很驚恐,不理解自己為什麼這麼年輕就得到老年人的病,好在治療後視力已恢復到0.5。 迷思〉在暗處看手機,真的會失明嗎? 現代人幾乎不可一日無手機,但「猛滑手機,視力真的會玩壞嗎?」「關燈滑手機,真的會失明嗎?」是網路上熱議的話題。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拿出一篇刊登在2016年6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論文說,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國外有這樣的研究,這篇名為〈智慧型手機瞬間失明〉(Transient Smartphone Blindness)的論文,由幾位英國醫師撰寫。文中分享兩名22歲、40歲女性的特殊案例,因為在黑暗中側躺看手機,造成單眼暫時性失明,時間長達15分鐘之久。 特別的是,這兩人經過眼科、心臟科醫師檢查後,心血管和視網膜都正常,只有在夜間睡前躺著看手機,以及清晨醒後就拿起手機看時,才會出現短暫單眼視力喪失的症狀,而且症狀也會反覆發作。 翁林仲指出,英國醫師推測,由於患者側躺在黑暗中玩手機,一眼直視手機,另一眼的視線可能被枕頭遮住,因此盯手機的眼睛處在光適應,而靠枕頭的另一隻眼睛還在適應黑暗,當關掉手機時,原本盯手機的眼睛便會突然失明,這是因為「光適應進入暗適應」的時間差導致。 英國醫師歸結,由於愈來愈多人習慣躺著用手機,手機的對比亮度也愈來愈亮,類似的個案可能逐漸增多,醫界需提早因應。 不過,由於手機入侵文明社會的時間仍短,目前對眼疾的隱藏性危機,會不會演變成「直接」傷害,需要更多相關研究才能證實。 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楊長豪認為,現在年輕人不用手機的機率幾乎是零,臨床可能出現零星個案,但仍不能就此斷論,就是3C造成的。 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成國曾有位9歲小患者,近視100度,黃斑部卻長出新生血管,導致出血。檢查後,找不出任何感染的原因,只能說是「特發性」病變,好在治療後也慢慢穩定。 自從電視、電腦在上世紀相繼出現後,醫學界就將大螢幕造成的視力疲勞問題,稱之為「電腦終端機症候群」,指的是電視或電腦螢幕看久了,產生視覺不適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疲勞、痠痛、流淚、視物不清、對焦變慢、假性近視、老花眼、複眼等,甚至會出現頭痛、肩頸疼痛、背痛等症狀。 「夜間看手機,一定會對眼睛造成不適,但尚不會造成直接傷害,因為傷害要有眼球組織上的變化,」楊長豪說,手機對眼睛病變的影響,是「一次非常大的人體實驗,」也許要經過20、30年才會知道結果。 建議〉6歲以下幼童請遠離3C產品 但對於小朋友,即使是實驗也承受不起。楊長豪有位住在美國的朋友,被3歲女兒鬧不停,但只要給她iPad,就停止哭鬧,他打電話問楊醫師,該不該繼續讓女兒玩iPad? 楊長豪非常不建議讓幼兒看手機和平板,因為幼兒眼睛尚在發育,無法承受3C藍光光源對眼睛的傷害。 呂大文指出,歐盟已要求6歲以下幼兒不可使用3C,他建議台灣也應跟進。國健署也要求科技廠商在3C產品放上「2歲以下幼童不可看螢幕」「2歲以上孩童每日使用時間限制在一小時以下」的警語。 翁林仲說,眼科醫師的第一線觀察都認為,行動裝置對視力有四大危害,包括字太小、長時間、近距離和行進間晃動,都會加重眼睛負擔。 誇張的是,很多人真的比較愛手機,比較不心疼眼睛受累。國人對眼疾「病識感」低,最令眼科醫師憂心。 台灣之星2016年9月發布「護眼大調查」,讓受試者以1--10分,自評生活中的緊張事件,結果「找不到手機」分數最高為7.12分,「手機螢幕壞掉」6.96分,都高於「眼睛感到疲勞、酸澀」的6.36分。 楊長豪常問病人,「你走路走累了,腳痠了,會不會坐下來休息?兩手提重物,手痠了,會不會放下來?」病人都回答:會。但對於眼睛不舒服卻不以為意,其實可能不知不覺讓眼睛受傷了。 科技不會回頭,現代人也不可能不用電腦和手機,但「眼忙族」不要以為自己還年輕,就讓眼睛過度暴露在危險環境中。 重度用眼族,更要適時的讓眼睛休息。早已是近視王國、眼鏡王國的台灣,不能再讓「眼齡」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