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達300萬名等待眼角膜移植的患者,利用豬眼角膜移植至人體已成國際趨勢。農委會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開發「豬眼角膜」技術,只要剔除人體排斥基因,未來可望透過豬角膜移植手術,讓視障者重見光明。 農委會旗下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長期投入基因修飾豬的開發,已建立7種豬隻眼角膜去細胞製程,預計今年將進入動物實驗,2年後進入人體臨床試驗,若實驗成功,未來豬眼角膜將取代大體角膜,視障者不必在苦等捐贈,也能使人生由黑白變為彩色。 農科院動物所研究員杜清富指出,目前豬眼角膜要成功移植至人體的困境,在於豬和人體內都有一種名為NGNA型唾液酸的合成脢基因,在器官移植時會產生排斥作用;為降低排斥,全球包括美、中、日、韓都積極投入基因剔除的研發,台灣技術已和世界並駕齊驅。 杜清富說,眼角膜在各類器官及組織移植中,免疫排斥相對較為輕微,韓國已有以豬隻的新鮮眼角膜移植至猴子眼睛的實驗。經過試驗,移植後的豬隻眼角膜,可存活及保持透光性超過900天。甚至寵物老狗失明,未來也可利用豬角膜移植或修補,讓眼睛重見光明。 目前國內已培育4頭沒有抗原的仔豬,成為第一代種源,預計今年中可配種,並與北醫團隊合作,利用第二代無抗原豬進行動物實驗,取豬角膜移植或修補至大鼠和兔子上實驗,若實驗成功,預計2、3年內可順利進入人體臨床實驗。 農委會指出,未來豬眼角膜除了可做人體移植,農科院更以「全豬利用的動物工廠」為目標,豬角膜也可用於修補白內障、眼睛雷射受傷等手術,甚至可應用於心瓣膜、牙模及骨粉等醫材,進一步克服動物器官移植產生的排斥問題,改善病患等待人體捐贈器官移植的漫漫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