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頭美化圖檔
三種閱讀媒介對低視力學生閱讀成效之比較
呂建志

撰文時間:2007/2/2

 

  /呂建志
  
  
  壹、前言
  
   國內視障教育隨著投入者愈來愈多, 開啟了對視障生閱讀媒介(reading media)的重視。其原因是低視力(low vision)學生每天為閱讀而苦,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如閱讀教科書、看報紙廣告、上網瀏覽資料、填寫申請書等,都需要閱讀書面的訊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選擇合適的閱讀媒介,則低視力學生必能增進閱讀表現(reading performance),相反地,如果低視力學生選擇不適合的閱讀媒介,則會適得其反。因此我們必須從低視力學生閱讀媒介著手改善,進而幫助他們提升在學校學習能力與未來就業的競爭能力,否則勢必阻礙學習能力(莊素貞,2004)。
  
   每位低視力學生由於視覺狀況差異大,因此所需的閱讀媒介亦有所不同。低視力學生閱讀媒介的選擇,是一個影響其未來發展的重要的決定,因為不適合、不客觀的決定對低視力學生在學校學習與就業競爭力將產生負面的影響。隨著國人經濟能力提升,並對社會福利的重視,尤其特殊教育法制定實施,其中對視障生的學習需求特別關照,各縣市教育局、特教中心、學校及家長購買視障類輔助器材,低視力學生閱讀媒介的選擇也趨向多元化,不再只是限定在放大文字資料(la rge t yp e)(莊素貞,2 0 0 4)。而筆者從視障巡迴輔導工作經驗中得知,低視力學生的閱讀輔助工具很多由於經費補助,尤其是大字課本很容易由於是政府免費提供的觀念
  而全盤接受,故低視力學生的家長和老師皆認為大字課本可能對低視力學生有幫助,而易忽略客觀的閱讀媒介評量(rea di ng me dia a ssessment)及有效的閱讀方式。Ba r raga和Er i n(1992)的文章更分析指出,對於大字課本是否較易閱讀的實驗結果並不一致,甚至出現完全相反的結果。尤其在分析中有不少過去研究指出,字體大小與低視力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r e a d i n gcomprehension)和閱讀速度(rea di ng
  r a t e)並無關聯,亦即我們最關心的學習成效並未受到閱讀字體大小影響(林慶仁,1999),因此當政府每年大量投入印製費用約一千四百萬元(李永昌,2001),印刷大字課本給低視力學生使用,是否其效率真正有所提升,此乃筆者輔導低視力學生關注的重點之一。因低視力學生的視力狀況差異大,非單一固定放大1.5倍的大字課本可滿足每位低視力學生,而刻板印象只提供大字課本,很容易忽略學生真正的需要。所以當視障班提供低視力學生閱讀媒介時,須對閱讀媒介作審慎及客觀的評估,視障教育老師宜避免以貧乏的資料,即據以決定低視力學生使用大字課本(林慶仁,1999)。
  
   綜上所述,其所顯示的乃是,視障教育的發展,對低視力學生閱讀媒介的需求,過去較傾向教材的放大及輔具的提供,近期以來,專家學者所重視的焦點則是閱讀媒介對低視力學生需求的適當性之評估。因此,筆者乃就本身所輔導的低視力學生中選取對象,施以三種閱讀媒介(光學輔具、擴視軟體、放大文字)的評量,分析其在閱讀表現的成效,後而瞭解三種閱讀媒介的差異及影響,同時提供建議,以為視障教育工作者參考。
  
  
  貳、低視力者閱讀媒介評量
  
  一、低視力者閱讀媒介評量介紹
  
   當在美國很多州經由立法程序,以確定視障者從點字途逕的讀寫方式獲得適合的視障教育服務進而發展專業領域之技巧,而這些必須經過有系統及客觀的程序,如閱讀媒介評量,來評量及選擇合適的讀寫媒介(Caton, 1994;Koenig&Holbrook, 1989, 1991, 1995;Ma n gold&Ma n gold, 1 9 8 9; S h a r p e,McNea r,&Bousma, 1995)。Ko en ig和Holbro ok(1989, 1991,1995)發展一套有規律的程序,去引導視障生選擇一般學習媒介和特殊讀寫媒介,此種包含完整程序為:1陳述學生各種感覺通道的使用;2選擇一般學習媒介,包含教導材料和方法;3選擇剛開始正規的讀寫技巧;4引導進行中的評量,且最初選擇及教導合適的讀寫工具。
  
   此種連續性評量是為了檢查低視力生在各種印刷媒介上的閱讀效能,此種評估允許教育團隊去判斷閱讀效能的彼此關係,在兩種或更多印刷選擇中如放大文字、使用光學輔具看一般文字或是單獨看一般文字等,此種提供客觀資訊也包含閱讀疲勞與持久力(K o e n i g&Holbrook, 1995)。
  
  二、低視力者閱讀媒介評量過程
  
   K o e n ig和H ol b r o o k(1 9 9 5)提倡使用閱讀媒介評量(r e a d i n g m e d i a
  a ssessment)有系統、客觀地為低視力者評量出合適的閱讀媒介,其評量流程為:1觀察使用感官管道;2準備作觀察;3引導觀察內容;4整理持續性閱讀媒介評量。而其中則關係到閱讀成效的問題,其評量的重點依低視力者的閱讀習慣方式評量,具有:
  
  1.簡短文章段落的速度:此方面的評量有其限制。
  (1)均少於一般教室的閱讀材料;
  (2)不牽涉到閱讀疲勞的因素。
  
  2長篇故事閱讀成效:可藉由長期閱讀,如一般國小每節上課四十分鐘的持續閱讀學習課程,可從中瞭解視覺疲勞因素之影響。此外更可進一步在一天各時段的上午、中午及下午分別施測學生的閱讀速度,以瞭解長時間的閱讀是否影響學生的閱讀成效(林慶仁,1999)。而在受限實驗過程,可考慮在每節上課開始及結束,分別測以閱讀速度,後者減前者,所得數據正負,以判斷學生在該時段經過後,其使用閱讀媒介之效果。
  
  3針對低視力生學習的教材中,何者設計的閱讀速度有那些差異,是否設計不同而造成低視力生在使用上的差異。
  
  將上述重點整理成如下表1:
  
  表1 閱讀成效步驟
  
  1.選取一份非正式的閱讀量表或測驗且已出版的,其中應包含不同年級難易度的
  段落文章或故事,且每篇文章至少有五個理解測驗的題目可供作答。
  2.準備一份學生的直接閱讀方式的文章。
  3.請學生默讀及朗讀那段文章。默讀時,依指示於準備狀態下接受「開始」命令
  時才開始。當結束時,則抬頭表示之並利用馬錶記錄閱讀所花的時間。
  4.問該篇段落文章有關的理解測驗的題目,學生回答之並加以計分。
  5.每篇閱讀測驗的文章至少要答對8 0%以上之正確答案,後計算文章的總字數,
  但未答對80%以上則不列入計算。
  6.算出每篇文章的閱讀速度如下:
  字數/時間(秒)×60=閱讀速度(字/分)
  7.算出每分鐘平均閱讀字數。
  8.決定學生的獨立、教導及挫折閱讀程度,且可參考相關資料。
  9.分析學生的閱讀速度與閱讀能力間的關係,使用量化資料及訊息以確定當面對學科閱讀成效之優劣。
  10.與非視障生作閱讀發展比較。
  資料來源:Koenig&Holbrook, 1995; 林慶仁, 1999
  
   而持續性閱讀媒介評量也是視障教育一項重點工作,其中包含的資料有眼科學、驗光學、臨床低視力及功能性視覺評量資料之統整。以決定自上次評量後,低視力生之視覺能力是否有所改變?且提供的閱讀媒介是否合適。而閱讀成效及閱讀能力等級劃分,也有助於瞭解低視力生是否能成功且有效地完成學科學習活動。其中教科書的閱讀表現、各項練習和學業成績方面,更有助於視障教育實務工作者瞭解低視力生目前的閱讀媒介的使用情況下,其學業成就是否持續進步(林慶仁,1999)。
  
   綜合閱讀媒介評量可利用科學量化的數據,搜集重要的資料與訊息,以瞭解學生使用閱讀媒介的優勢,進一步可讓視障教育團隊有客觀的依據來幫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媒介。以筆者實際輔導經驗低視力生的選擇大字體課本易受家長及老師影響,如果視障輔導教師沒有提供閱讀媒介評量結果給家長及老師參考,則由於網路申報視障用書期限的問題,他們皆會直接點選申請大字體課本。若能藉由客觀的閱讀媒介評量過程,能讓學生更有明確的自主選擇,則能發揮最大成效。
  
  
  三、低視力者閱讀媒介評量分析
  
   低視力者的閱讀媒介評量運用的方式在量化方面,具有步驟性蒐集相關重要數據,以瞭解低視力生使用閱讀媒介的成效。而在每次視障輔導工作中實施閱讀媒介評量後,最重要的工作即為分析何種閱讀媒介的成效來得好(Koenig&Holbrook, 1989, 1991, 1995)。藉由客觀及系統的評量過程中可分析出學生最適合的閱讀媒介。為使閱讀媒介評量分析更有用,其中「閱讀成效」則扮演重要的角色,將來可考慮與非視障者作比較,再參照醫師、驗光師、閱讀媒介評量及功能性視覺評估等作專業性的判斷。其中圖1的假設可清楚地瞭解低視力者在接受合適的閱讀媒介,與非視障者的閱讀速度發展呈現正比且持續進步當中,而沒有接受適當的閱讀媒介協助的低視力者,其閱讀速度可能呈現停頓狀態,而無法繼續成長(Corn, 2002)。
  
   閱讀媒介評量可瞭解學生閱讀使用狀況及能力成效,另有視覺能力發展具有參考的指標,由於低視力生受限視覺影響,其閱讀能力無法發揮出來,因此取一般人的閱讀成效作為比較對象,其中又以閱讀速度經常作為討論及比較的項目,藉由長期的紀錄瞭解學生發展現況、阻礙或停頓的原因,才能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故閱讀媒介評量是長期性不間斷的評量,尤其累積性的資料可不斷嘗試新的閱讀媒介或學生喜好的媒介作閱讀成效之比較。
  
  
  參、方法與結果
  
   本篇文章主要說明,筆者利用三種閱讀媒介(放大文字、光學輔具、電腦擴視軟體)介紹給二位國小輕度低視力學生,作為單一受試實驗A-B-C設計,而其中放大文字的字體大小以學生常用的大字體課本,光學輔具則以驗光師詳細驗光後配以合適的眼鏡型放大鏡,而電腦擴視軟體則以Zo omText,作為2倍放大電腦螢幕Wo r d檔文章,其結果以低視力學生的閱讀表現(閱讀速度、閱讀理解率)作比較,由於低視力學生漸漸能接受本班提供的各式閱讀媒介的使用,故有利瞭解何種閱讀媒介的效率最好?以下圖2及圖3表示以每篇約5 0 0至7 0 0字的文章評量學生甲及學生乙的閱讀速度表現,其結果學生甲的閱讀速度平均,若以保留期來作比較,以放大文字的閱讀速度為1 7 0(字/分)、光學輔具為1 7 7(字/分)、而擴視軟體為1 4 4(字/分),故學生甲經使用眼鏡型放大鏡(光學輔具)後,其閱讀速度略有不錯的效果。另學生乙的閱讀速度平均,以放大文字的閱讀速度為121(字/分)、光學輔具為131(字/分)、而擴視軟體為98(字/分),故
  學生乙同樣經使用眼鏡型放大鏡(光學輔具)後,其閱讀速度確實有不錯的效果。
  
  以下圖4及圖5表示以每篇閱讀理解測驗,評量出學生甲及學生乙的閱讀理解率表現,其結果學生甲的閱讀理解率平均,同樣以保留期作比較,以放大文字的閱讀理解率為98%、光學輔具為1 0 0 %、而擴視軟體為9 6 %,故學生甲經使用眼鏡型放大鏡(光學輔具)後,其閱讀理解率確實有不錯的效果。另學生乙的閱讀理解率平均,以放大文字的閱讀理解率為93%、光學輔具為98%、而擴視軟體為90%,故學生乙同樣經使用眼鏡型放大鏡(光學輔具)後,其閱讀理解率確實有不錯的效果。
  
  
  肆、結論與建議
  
   茲將本實驗設計之重要結論與後續建議敘述如下:
  
  一、結論
  
  (一) 三種閱讀媒介使用後,光學輔具對於低視力學生閱讀成效具有較優的效果
  
   根據本實驗結果發現,二名低視力學生在光學輔具與擴視軟體實驗介入後,二位學生其光學輔具的閱讀成效明顯優於擴視軟體,由此可知,經由光學輔具介入後,對於低視力學生閱讀成效的表現具有較優的效果。
  
  (二) 光學輔具與擴視軟體實驗介入對閱讀成效具較優效果
  
   根據本實驗結論發現,二位低視力學生在接受三種閱讀媒介使用後,整體而言,光學輔具的閱讀成效優於放大文字,放大文字優於擴視軟體。然學生甲使用放大文字與光學輔具則差異甚小,且擴視軟體亦呈現進步情形,學生乙使用光學輔具明顯閱讀成效較優。
  
  二、建議
  
   依據上述的實驗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作為特殊教育行政、視障教育人員的參考。
  
  (一) 對特殊教育行政的建議
  
  1.編列預算採購合適的光學輔具
  
   本實驗二位低視力生使用光學輔具有不錯的效果,尤其是眼鏡型放大鏡,故當低視力生面對大字體課本與光學輔具選擇時,應建議家長、老師及行政人員改以申請眼鏡型放大鏡,如有認為大字體課本仍需幫學生訂購,尤其是視覺狀況很不好的學生,仍應鼓勵多使用光學輔具,若覺得光學輔具閱讀一般文字資料使用效果不錯,則行政人員應鼓勵學生取消訂購大字體課本。由於低視力生視覺狀況差異很大,非單一的光學輔具或大字體課本就能解決閱讀問題,相對光學輔具、擴視機、放大文字及擴視軟體皆有其特殊效果,如學生使用產生興趣,則加強使用閱讀媒介的動機,則可創造不錯的學習機會。故藉由詳細閱讀媒介評量讓學生可嘗試不同閱讀媒介,並記錄學生使用的時機、地點、方法及效果,可讓學生更加瞭解自己善用閱讀媒介的成效。
  
  2.根據評量結果,配發合適的教科書
  
   現今藉由各校網路通報申請視障用書,只要各校負責通報人員利用學校的帳號及密碼即可提出申請,其過程若有完善的閱讀媒介評量,則學生拿到下學期的教科書沒有太大的問題,若是沒有客觀的評量依據,則申請易成為例行的公式,學生拿到的教科書未必是其合適的,故實有需要附帶學生評量結果,依客觀分析及個人意願再提出申請,將有助學生拿到合適的課本。
  
  3.加強視障輔導教師教導學生使用光學
  
   輔具的能力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不同樣式及倍率的光學輔具,現已不斷開發出來,而今不斷研發各種重量較輕、倍率合適的光學輔具,更增加低視力生使用的意願。相對研發者的巧思若沒有完善的說明或書面資料將無法善用光學輔具,故臺南大學3 8期視障專精學分班,開設功能性視覺評估,其中光學輔具的驗光及配鏡介紹,其目的為使視障輔導教師能有光學輔具的專業知識及判斷能力,讓低視力生能藉由光學輔具的協助,改善視覺效能,進而閱讀得更好。
  
  (二) 對視障教育人員的建議
  
  1.鼓勵低視力生使用光學輔具
  
   本實驗發現低視力學生雖使用眼鏡型放大鏡有不錯的閱讀效果,但課後詢問學生是否喜歡使用,學生反映會嘗試。但經過一段時間與家長溝通連繫,發現學生除非再三叮嚀,學生多比較被動使用,故唯有持續鼓勵學生使用,才可讓光學輔具的效益發揮出來。筆者在輔導經驗中有很多低視力生,由於使用不適當的光學輔具,所以大多閒置不用,改以閱讀大字體課本,若能提供低視力生有機會接觸完善的驗光制度,改配以合適的光學輔具,給與時間及機會,低視力生會習慣使用光學輔具。
  
  2.依學生個別閱讀表現給予足夠的練習
  
   本實驗發現,使用光學輔具,對於本實驗低視力學生在閱讀表現方面的學習效果較有助益。其中學生甲經一段時間未使用光學輔具,則其閱讀速度會有退步的情形,故需持續給與學生練習光學輔具的機會,以便能自動化學習而養成習慣。
  
  3.推廣合適光學輔具使用的價值
  
   現今是資訊交流發達的社會,藉由大眾傳播媒體,可快速瞭解現今的新聞消息,尤其是網際網路的查尋,更可快速瞭解世界上低視力者使用眼鏡型放大鏡的成效。故現今如華視新聞雜誌節目介紹林慶仁博士使用眼鏡型放大鏡成功的案例,更能鼓勵低視力者善用眼鏡型放大鏡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閱讀的問題,也讓視障輔導教師在推廣眼鏡型放大鏡更能順水推舟。因此可建議教育局提供經費多舉辦視障生閱讀媒介研討會,共同對低視力生的閱讀輔助工具的重視。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李永昌、陳文雄、朱淑玲(2001)。國中小視障學生大字體課本使用現況及效果實驗。臺南:國立臺南師院視障教育叢書第五十八輯。
  
  杞昭安(1994)。視覺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臺北:心理,頁339-407。
  
  林慶仁(1999)。論視覺障礙學生大字體課本或資料的使用。啟明苑通訊,44期,頁9-12。
  
  林慶仁(2 0 0 2)。我國視障混合教育計畫各縣市實施概況之內容分析。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第十期,頁199-215。
  
  林慶仁(2 0 0 3)。臨床低視力評量的角色與功能:兼論低視力服務團隊,啟明苑通訊,49期,頁36-46。
  
  林慶仁、劉信雄、陳賢堂、郭振添、Starnes, D.(2004)。兩種本土化弱視光學輔具的研發與閱讀及行動能力成效實驗。在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2004年刊(頁81-107)。高雄: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莊素貞(2004)。弱視生閱讀媒介評量之實驗-以放大文字與電腦擴視軟體為例。台北:五南。
  
  萬明美(2001)。視障教育。台北:五南。
  
  台南師院視障師訓中心(2001)。八十九年度台灣視覺障礙兒童混合教育計畫各縣市實施概況。台南師院視障師訓中心。
  
  台南師院視障師訓中心(2001)。九十年度低視力生利用筆記型電腦輔助學習專案。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補助專案。
  
  謝曼莉(1999)。功能性視覺簡介。中華視障教育學會八十八年度會刊,頁117-122。
  
  英文部分
  
  Barraga, N. C. ,& Erin, J. N. (2001)Visual impairments and learning.(4rd, ed.). Austin, Texas : Pro-Ed.
  
  Corn, A. L., &Keomig, A.J. (1999).Least restrictive access to visual environment.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Blindness, 85, 195-197.
  
  Corn, A. L., R. S., Jose, J. K., Wilcox, K., &Perez, A. (2002).An initial study of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rates for students who received optical device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Blindness, 96, 322-334.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為南大師訓班36期學員,南縣新市國小視障巡迴輔導班教師台南大學特教碩士)
備註:《 啟明苑通訊,53 期, 94.12 》
參考網址:http://www2.nutn.edu.tw/vhc/publish/vol53.pdf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