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頭美化圖檔
靜悄悄的馬路
那福忠

撰文時間:2009/9/30

 

   也許現在時機未到,但有一天馬路上會靜悄悄的,不是路上的車少了,是車的聲音小了。汽車內燃引擎,靠汽油與空氣混和後的連續爆炸,推動活塞帶動轉軸,是汽車轟轟噪音的來源,除了加裝滅音器減低音量,沒有辦法完全消音。但越來越多的油電雙動力車,改變了這一現象。油電車在慢速度的時候僅用電力行駛,不用燃油的內燃機,所以幾乎沒有聲音,現在又有了電動汽車,像下面的三種靠電力帶動車型,就更沒聲音了。
  
   上圖是通用汽車即將上市的雪佛蘭Volt,算是加長距離的油電車,但不用內燃引擎,僅用一個燃油的小發電機,在電池用盡的時候發電帶動行車馬達,所以基本上是用電力帶動的汽車。車裡安裝一個重 180 公斤重的鋰離子電池,每充電一次,可以行駛 65 公里,之後自動啟動發電機供應電能,發電機極為省油,雪佛蘭估算每公升汽油可行駛 100 公里以上。通用似乎把 Volt 做為賭注,期望舒緩顧財務困難,決定 2010 年 11 月推出上市。
  
   福特汽車的 Focus 電池電動車,以純電力帶動,行李箱與座位底下共放有 23 千瓦小時電力的電池,每充電一次可行駛 160 公里,用普通電源插頭,220 伏電源需 6 小時,110 伏電源需 12 小時,預計 2011 年上市。日產汽車的 EV-02 型純電動車,同樣用普通 220 伏電源,在夜間充電完成之後,可以行駛 160 公里,最大時速可達 130 公里,預計明年先在北美洲限量上市,2012 年進入全球市場。
  
   專家預估到了 2020 年,有五分之一在路行駛上的車是油電車與純電車,再過些時日,也許就真的聽不到汽車的噪音了,對環境的好處自不待言,似百利而無一弊。但真是這樣嗎?大家想想日常生活上有那些事要依靠汽車的聲音,尤其是行人過馬路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少了耳朵只能靠眼睛,是否有安全的顧慮?現在有正反兩方辯論,有的說無聲最環保、對人最健康,有的說無聲危險,所以要在車裡加裝人工車聲。
  
  
   支持無聲:交通的吵雜噪音,在市區已經過量,許多研究報告指出,長期暴露於噪音容易產生健康問題,讓聽力減退、增加心臟病突發的機率。汽車慢速行駛,本來危險性就不大,油電車也僅在時速 30 公里以下才用電力行駛,沒有引擎聲音,超過這個速度,即使是純電動車也會發出車胎摩擦地面、以及車身與空氣摩擦的聲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油電車危害行人的證據。
  
   油電車的駕駛人也提出保護行人的建議,安裝碰撞防禦系統,並在每輛汽車前端安裝氣囊,當然這種複雜又昂貴的技術,車廠未必有意願裝置。另有人提議,如果油電車一定要加裝人工車聲,應該像手機一樣由駕駛人選擇個人化的聲音。美國加州的 Better Place 公司,正發展充電網路,為越來越多的電車作準備,同時也把人工的汽車音調 "drivetones" 這個字申請專利。
  
  
   支持有聲:根據美國加州大學 Riverside 分校的心理學教授 Lawrence Rosenblum 做的實驗,發現傳統的內燃引擎汽車,以 8 公里的時速、混雜停車場的雜音,可以在 9 公尺聽到引擎的轟轟響聲,但以同樣速度行駛的豐田 Prius 油電車,到 2 公尺才聽到車聲。這個實驗由盲人協會資助,Rosenblum 教授說除了盲人,無聲汽車對幼兒、年長的人、騎車的人、慢跑的人,都造成潛在危機。
  
  
   不知道別的國家有沒有考慮到無聲車可能帶來的問題,美國國會正審核一項行人安全法案,要求交通安全機構研究車輛最低的發聲音量,來警示盲人與其他行人,法案一旦通過,交通部必需在三個月內制訂新的標準,兩年以後實施。
  
  
   不知道有沒人想過,如果每輛車要發出最低音量的聲音,又能如手機鈴聲自由選擇,那等紅燈的幾十輛車,各吹各調合奏的交響樂,恐怕讓音樂細胞豐富的人無法消受。
  
備註: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
參考網址: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0&f_SUB_ID=2943&f_ART_ID=2145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