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頭美化圖檔
視障者使用網際網路之研究
劉嘉馨 宋雪芳

撰文時間:2007/4/24

 

  
  視障者使用網際網路之研究
  
  劉嘉馨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研究生
  
  宋雪芳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副教授
  
  
  【摘要Abstract】
  
   網際網路的使用,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對視障者而言,以往因為生理上的不便,導致他們在生活、行動及學習上都遭遇不少困難,在求知的過程中較之其他聽障、聲障、肢障、智障等身心障礙者更加辛苦,對資訊的取得更是困難重重,但隨著網路與視障電腦輔具的研發,無疑為他們開啟一條新的道路。圖書館既為傳播資訊的橋樑,除滿足一般讀者之資訊需求外,如何運用網路資訊來滿足視障者之資訊需求,更是責無旁貸。本文從資訊需求的觀點,探討網際網路時代中,視障者使用網路時所遭遇的困難,並介紹國內外無障礙網頁設計標準,及政府推動無障礙網路空間的現況,最後提供改善視障者使用網路資訊之建議。
  
  
  【關鍵詞 Keyword】:視障者;資訊需求;網際網路
   
  
  壹、前言
  
   自網際網路發展以來,資訊的共享與交流便有了劃時代的進展,加上1990年瑞士日內瓦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Tim Berners-Lee成功研發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使得網際網路加速發展,已成為人們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依資策會電子商務應用推廣中心Focus On Internet News & Data(簡稱FIND)網站進行的「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統計」,截至2003年9月底止,我國經常上網人口已達877萬人(註1),顯見網際網路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對視障者而言,以往因為生理上的不便,導致他們在生活、行動及學習上都遭遇不少困難,但隨著網路與視障電腦輔具的研發,無疑為他們開啟一條新的道路。
  
   圖書館既為傳播資訊的橋樑,不得不重視如何運用網路資訊來滿足視障者之資訊需求。近來年,在我國政府及學術單位的努力下,研發出盲人電腦、點字觸摸器、語音合成器、視障資訊網路系統、螢幕閱讀機(如導盲鼠系統)等,期望藉由電腦軟、硬體的研發,協助視障者克服視覺的障礙,自由地瀏覽於網路世界。其下本文從資訊需求的觀點,探討網際網路時代中,視障者使用網際網路時所遭遇的困難,並介紹國內外無障礙網頁設計標準,及政府推動無障礙網路空間的現況,最後提供改善視障者使用網路資訊的建議。
  
  
  貳、視障者之資訊需求
  
  一、視障之定義
  
   一個人的學習,80%來自視覺,15%來自聽覺,所以書籍、圖畫、幻燈片、電影等視覺媒體成為人們重要的學習來源,其次為唱片、錄音等聽覺媒體(註2)。視障者因為視覺的障礙,失去了主要的學習管道,在求知的過程中較之其他聽障、聲障、肢障、智障等身心障礙者更加辛苦,對資訊的取得更是困難重重。所謂視覺障礙,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民國88年5月12日公告修正之身心障礙等級,將視覺障礙定義為:「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視覺器官(眼球、視覺神經、視覺徑路、大腦視覺中心)之構造或機能發生部分或全部之障礙,經治療仍對外界事物無法(或甚難)作視覺之辨識而言」,其等級可分為:(一)重度:兩眼視力優眼在○.○一(不含)以下者;(二)中度:兩眼視力優眼在○.一(不含)以下者;(三)輕度:兩眼視力優眼在○.一(含)至○.二(含)者(註3)。視障者不僅是社會中的少數團體,往往也是弱勢團體。依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至民國92年6月底,國內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達847,703人,占全國總人口數22,554,000人之比率為3.8%,其中視覺障礙者計45,178人,僅占全國總人口數0.2%(註4)。雖然視障人數並不多,卻需要社會給予更多的協助,保障他們公平的求知權益。
  
  
  二、圖書館視障服務現況
  
   對圖書館而言,這些視障者雖是圖書館服務對象的一小部份,卻由於環境、設備、經費、人員等限制,使得視障服務工作面臨許多的困難。以圖書資源來說,依吳美美的分析,台灣每一位視障者平均分配的點字書僅0.39冊、有聲書6.35卷/套、數位點字書0.17冊,視障圖書資源明顯不足(註5)。在圖書館方面,依據郭麗玲調查國內33處視、聽、聲、肢、智障圖書資訊單位發現(註6),由於聽障、聲障、肢障及智障者均能使用一般圖書館之設備及典藏,所以容易受到圖書館的忽視;而視障者因為看不見所有為明眼人準備的館藏資源,所以專為視障者設立的圖書館反而較多(在33個調查單位中,視障單位佔25處)。在服務方式上,視障者可透過電話、信函或FAX等方式借書,點字和有聲書均以免費瞽者郵包遞送。此外各單位都很重視讀者的需求,凡視障者想借閱的資料,均優先錄音或點製。在推廣服務上,有電話諮詢、在宅服務(報讀、課業輔導、洽事、就診、購物等)、團康、營隊活動、職業訓練、參觀、座談、福利爭取,以及代拷貝有聲書、點字列印以及電腦點字等。
  
   隨著網路的興盛,圖書館朝向電子圖書館模式發展,提供各種數位化的資訊服務。目前國內提供視障者電子圖書館服務的單位,有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的全國視障資訊網<http://www. ncltb.edu.tw/ncltb_c/elib/elib.htm>,以及淡江大學盲生資源中心的無障礙全球資訊網<http://www.batol. net/>,提供的服務包括全文檢索系統,供視障者線上檢索、閱讀數位點字書與有聲書,還有新書通告、BBS站、電子報、相關網站連結、相關文章等。對於那些從前很少或無法利用圖書資源的視障者而言,透過網路拉近了他們與圖書館的距離,然而這些網路資訊是否能滿足視障者的需求,視障者在使用網路時是否有困難,都還須進一步研究調查後才能瞭解。
  
  
  三、圖書館之相關研究
  
   Ray Turner嘗試將身心障礙者進入圖書館的動機依層級概分如下,以進一步探究身心障礙者利用圖書館的資訊需求(註7):
  
  (一)生理及安全的需求(Safety and Physiological Needs)
  
   這些身心障礙者想要的是一個合適的場所,以解決個人安全的問題,以及提供他們短暫的休憩。
  
  (二)歸屬與愛的需求(Belonging & Love Needs)
  
   這些身心障礙者想要的是藉著圖書館的場所,能夠親自面對面的與館員或其他讀者接觸與交流。
  
  (三)使用資訊以滿足個人自尊的需求(Self-Esteem Using Information Needs)
  
   這些身心障礙者透過館藏尋找個人需要的圖書資訊,以滿足個人自尊、自我成長、休閒、娛樂或自我表現的需求,但缺乏檢索特定資訊的技巧,所以需要圖書館員的專業指導。
  
  (四)在工作上自我成長的需求(Self-Esteem at Works Needs)
  
   這些身心障礙者利用圖書館館藏資訊,來滿足個人經濟、工作及教育的需求,他們將資訊視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以使用OPAC、光碟資料庫完成較複雜的主題檢索。
  
  (五)自我實現的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
  
   這些身心障礙者將圖書館館藏視為尋找資訊的基礎,他們藉由圖書館員及圖書館之協助來滿足個人的需求,並將資訊加以改變利用,創造出新的資訊。他們專精於資訊資源的檢索與利用,是經驗豐富的資訊使用者、資訊製造者,以及資訊傳播者。
  
   對視障者而言,亦可能因為上述需求動機或其他特殊原因而使用圖書館,重要的是當視障者進入圖書館後,他們的問題是否得到解決,還是受到圖書館的忽略。藉由Ray Turner的分析,幫助我們了解視障者尋求資訊的動機,但想要真正滿足每個視障者的資訊需求,提高圖書館服務的效率,視障者之資訊需求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國內在研究視障者資訊需求方面,1991年廖淑珍與劉蓓君曾就臺灣盲人重建院31位視障者進行研究,希望了解他們對圖書館的認識,利用及需求(註8)。根據問卷結果顯示,當視障者遇到困難時,絕大多數的人會先求助老師、朋友或家人,其次才是自己找資料來解決;而獲得資訊的途徑,大多來自收音機和有聲資料,最常使用的資料類型是錄音帶。在使用圖書館方面,想要利用圖書館卻不知如何使用和根本沒想到要使用的人很多,顯見圖書館應加強宣傳工作。而視障者最需要的資料,主要為字辭典等工具書、心理和文學類資料,以及娛樂、消遣性資料三大類。
  
   吳英美於1998年對彰化師範大學圖書館的視障讀者進行有聲書的需求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視障者借閱有聲書最主要的目的是娛樂消遣;最喜歡及最常借閱的有聲書主題是小說及散文小品;對教科書的需求以各類參考書最為迫切(註9)。而在視障者使用大眾傳播媒介之行為與動機調查方面,據趙雅麗於1998年問卷調查238位視障者之結果顯示(註10),在使用媒介的動機上,尋求解決困難的辦法和尋找購物的參考資料高居一、二位,依趙雅麗分析,這應與視障者受限於視覺障礙導致購物不便,因此常藉助購物頻道來獲得購物參考資料,以及透過廣播Call In節目詢問相關問題。在媒體的擁有率上,趙雅麗將視障者的資料與明眼人資料對照,發現在個人電腦與網路設備的擁有率上與一般明眼人不分軒輊。在調查的所有傳播媒介中,視障者擁有收音機和網路兩項媒體普及率與接觸率尤其超越明眼人,而網路擁有率甚至接近收音機,顯見網路已成為視障者獲取資訊的重要管道。
  
   1999年張瀚文與廖淑珍和劉蓓君兩人一樣,以臺灣盲人重建院的視障者為研究對象(註11),採用深度訪談方式調查六名視障者的資訊需求和資訊尋求行為。調查結果顯示,視障者的資訊需求大致分為課程資訊、就業規劃、新知消息、個人興趣、日常生活、人際關係、精神勵志幾類。其中課程資訊以按摩為主,這與視障者重視其未來就業所需技能有關;新知消息多半為新聞報導以及目前流行事物;而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問題大多以詢問別人的方式解決,尤其是老師、同學。在資訊尋求行為方面,因為受訪者皆為中途視障者,所以點字較少使用,除弱視者仍可利用視覺閱讀資料外,其他全盲的視障者皆仰賴聽覺,來源包括廣播、電視、錄音帶、聽人口述或報讀,在所有資訊管道,以廣播和錄音帶最受青睞。在圖書館利用方面,雖然所有受訪者都知道有圖書館服務,但使用率十分低,原因不是因為不喜歡圖書館的服務,而是因為自己沒有時間或覺得不需要,與上述廖淑珍與劉蓓君的研究一樣,顯示圖書館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而且應深入思考圖書館的角色和服務的方式。
  
   陳仕祐則於2002年針對重度視障大學生的資訊搜尋行為進行研究(註12),研究中深度訪問八位重度視障大學生與八位協助視障學生搜尋資訊的輔導老師、同學、工讀生和志工。調查結果顯示,在資訊需求上,重度視障大學生的資訊需求面向包括外在需求(報告撰寫、修課所需資訊等)及內在需求(個人興趣、與生活所需等)。在尋求資訊的媒介上,有圖書館、網路、人際網絡、尋求支援、大眾傳媒、商店賣場、詢問他人、利用資源中心、實地探訪。而影響資訊搜尋行為的因素則包括人際關係、資訊媒介(如視障電腦設備、資料形式)、個人先前經驗與科系背景。
  
   綜觀上述文獻,可知國內對於視障者之資訊需求研究,其實甚為缺乏;早期量化研究方式僅能簡單得知視障者使用資訊的概況,如最常使用的資料類型、主題,以及尋求資訊的管道;直至近年研究者進行質化研究,分析視障者的資訊需求及資訊尋求行為,才得以深入探究視障者尋求資訊的動機,找出影響資訊搜尋行為的因素。此外值得我們重視的,是視障者在尋求資訊的管道上,已從廣播、電視、錄音帶、或仰賴老師、朋友及家人,擴展到自行上網搜尋所需要的資訊。
  
  
  參、視障者使用網際網路的困難
  
   資訊科技的進步加速網路傳播資訊的便利性,傳統的紙本印刷資料亦可轉為電子型式傳播,透過網路與盲用電腦設備,視障者便擁有與明眼人一樣同步獲取知識的機會;但也因為並未真正站在視障者的資訊需求角度上設計,反而讓視障者在上網操作電腦與讀取網頁內容時經常遇到困難,使得讓他們獲取更多資訊的美意成空。綜觀國內研究,近年來有關盲用電腦設備、網站建置與網頁設計的議題逐漸受到各界重視。在2001年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主辦的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中,陳郁仁、陳明聰、李天佑、王華沛、賴錦緣、楊惠玲等學者便對視障者瀏覽網頁資訊遇到的障礙加以分析,並對網頁設計者提出改善建議;另外2003年行政院研考會舉辦的電子化政府無障礙網路空間研討會中,葉豐輝、葉明耀、黃朝盟等學者也就上網的電腦輔具、國內外無障礙網頁設計標準,以及政府推動無障礙網路空間的現況及策略提出研究建議。在學術論文部份,張嘉桓曾調查國內中文盲用電腦的使用狀況;張國瑞研究視障使用者介面,林柏榮則進行有關視窗導盲鼠系統與無障礙網頁的研究;吳信緯與陳郁仁對網頁可及性和建置標準進行研究,之後林家如更進一步針對行政院部會網站進行可及性的評估分析。這些研究者中,有的是本身即為視障者,有的是具特殊教育系、機電系或公共行政系背景的研究人員,還有服務於學校盲生資源中心的行政人員,他們都從各自的專業領域中,關懷視障者使用網際網路的問題。
  
   從文獻分析,視障者在使用網路時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為電腦輔具的問題,二為網頁環境的問題。前者是指因視障者的特殊需要而須提供適當的電腦設備,後者則為視障者在瀏覽網頁內容時可能遇到的困難。以下就上述兩個問題分別說明之:
  
  (一)電腦輔具的問題
  
   早期盲用電腦不但價格昂貴,而且還需搭配特殊的軟體和週邊設備,因此並不普及。Michael F. Young便指出視障者在使用電腦上有六大限制(註13):(1)缺少標準的電腦點字碼;(2)缺少標準的點字語音碼系統;(3)無法用點字或語音檢索受磁碟作業系統(DOS)保護的程式;(4)缺少合理價格的設備;(5)缺少觸摸式的圖形顯示介面;(6)缺少特殊設計的軟體。新一代的盲用電腦不論在價格或是軟硬體設備上均有改善,但仍有許多地方值得注意。鄭吉貿對視障者在上網時所需的電腦設備功能提出下列建議(註14):(一)在輸入部份,要考慮點字鍵盤內的按鍵與字體需要比一般規格還大;另外可以設計特殊的使用開關,以方便視障者容易在視窗軟體執行指令,或是設計單鍵開關,方便視障者開關電腦;在語音介面部份,可以利用如IBM發明的ViaVoice中文語音辨別系統,讓視障者將語音轉成文字輸入電腦。(二)在輸出部份,可利用點字觸摸顯示器如「金點一號」來解讀電腦上的文字,或將電腦文字轉譯成點字再印出閱讀。
  
   近年來我國政府結合學術界的力量投入電腦輔具研發工作,已有相當不錯的成果,尤其以淡江大學最為成功,如1989年淡江大學完成中文轉譯點字系統;1994年完成中英文點字有聲即時雙向轉譯系統;1995年點字觸摸顯示器「金點一號」研發成功;2002年「視窗導盲鼠系統」整合完成,讓視障者可以操作中文Windows系統(註15),這些電腦輔具的發明雖然減少視障者操作電腦的障礙,帶領視障者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但仍然沒辦法讓視障者真正悠遊於網路世界,如何改善,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網頁環境的問題
  
   網路上的資訊是以文字、圖形、影像等多媒體方式傳遞,視障者因為看不到,因此在讀取這些資訊時,較之一般人,甚至其他身心障礙者更容易產生問題。陳明聰(註16)、陳郁仁(註17)、Judith M. Dixon(註18)、Dena Shumila(註19)、Barbara T. Mates(註20)等人分析視障者在瀏覽網頁時常在下面項目上產生問題,包括:影像圖片、網頁標題、文字、超連結、表格、分割視窗、表單、段落、格式、程式、網頁背景。
  
   在影像圖片方面,由於螢幕閱讀機無法辨識影像及圖形,如果網頁設計者未對影像、圖形或影像地圖(Image site)另外提供文字說明,則視障者無法得知其內容為何。同樣的,在網頁標題方面,若網頁設計者沒有給網站建立相關的標題說明,視障者利用螢幕閱讀機所讀出的標題會只有該網頁的網址,無法知道其所在的網頁為何。
  
   在文字方面,網頁設計者可能利用文字顏色、上下標字、ASCII碼所構成的一些代替語言,例如:)代表笑、跑馬燈或是閃爍的文字,來強調網頁內容的標題或重點,這些都無法為螢幕閱讀機所分辨。另外網頁設計者常直接設定字體為幾點字(如14點字),當弱視者要放大螢幕字體時,無法改變字體大小;或段落安排不當時,字體大小一旦改變,將造成文字段落配置失序使得螢幕閱讀機無法閱讀。還有文章中若直接使用簡稱或縮寫,在螢幕閱讀機讀取時容易讓視障者誤解。
  
   在超連結方面,如果網頁設計者未給予鏈結有意義的名稱來說明,只是使用「點這裡」的字眼,視障者透過螢幕閱讀機讀到的也只是「點這裡」的訊息,不知道會連結到哪裡;此外若是以圖片作為鏈結,由於螢幕閱讀機無法辨識,視障者只會看到"Image"的訊息,不知道要連結的網頁為何。另外句子或段落中有多個連結,或是水平並列而且間隔不大的鏈結,都可能讓螢幕閱讀機無法辨識,造成視障者閱讀的困擾。
  
   在表格方面,由於螢幕閱讀機的讀取方式是由左而右一列一列往下讀,一個三欄的文件,就會讓螢幕閱讀機判讀錯誤,讓視障者對資料的解讀造成困難。同樣的,就分割視窗來說,螢幕閱讀機也是一個視窗一個視窗往下讀,如果同一網頁中使用太多分割視窗時,會讓視障者不知道其所在視窗為何,以及視窗之間的關係。在表單方面,如果表單太多又缺乏適當的安排,加上螢幕閱讀機無法辨識項目符號,會讓視障者不清楚目前閱讀的部分與整體表單的關係。
  
   在段落編排方面,文章太長,缺乏大綱或概述,當螢幕閱讀機讀取整個螢幕時,會讓視障者浪費許多時間在閱讀不必要的資料。此外為了讓文章各段落有所區隔,網頁設計者在段落間所插入的水平線,以及一些特別的線上互動格式(如訪客簿、線上註冊、線上問卷、線上投票)和程式(如Scrips、Applets、Plug-ins),這些都無法為螢幕閱讀機所辨別使用。
  
   在網頁背景方面,背景與前景的顏色對比若過於接近,會造成弱視者對前景與背景的辨識困難。此外,相臨色彩如藍黃、紅綠,亦會造成色盲者無法辨別。而背景使用太多花樣和條紋,如圖案、文字、動畫,也會造成全盲者使用螢幕閱讀機閱讀的困難。
  
   上述這些問題雖然細微,卻大大的影響到視障者瀏覽網頁的便利性,如何為視障者設計一套無障礙的網頁標準,成為現今最重要的課題。
  
  
  肆、無障礙網頁設計標準
  
   視障者在瀏覽網頁時所遇到的困難,非視障者單方面可以解決,須建立一套網頁設計的標準,讓網站管理者與網頁設計者有所依循,以建構無障礙的網頁環境。目前國內外所制定的無障礙網頁標準,是以所有的身心障礙者的需求為主,以下就分別說明之:
  
  一、國際無障礙網頁標準
  
   網頁內容可及性規範(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1.0,簡稱WCAG 1.0)(註21),於1999年由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簡稱W3C)的Web Accessibility Initiative(簡稱WAI)提出,內容為設計網頁的一般性準則,目的是希望透過這個規範來推動無障礙網路空間,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都能方便使用網路上的資訊。WCAG1.0所定義的十四條規範及三個優先等級已成為各國研究無障礙網頁的主要依據。
  
   WCAG1.0所定義的十四條規範如下(註22):
  
  1. Provide equivalent alternatives to auditory and visual content.
  
  2. Don't rely on color alone.
  
  3. Use markup and style sheets and do so properly.
  
  4. Clarify natural language usage.
  
  5. Create tables that transform gracefully.
  
  6. Ensure that pages featuring new technologies transform gracefully.
  
  7. Ensure user control of time-sensitive content changes.
  
  8. Ensure direct accessibility of embedded user interfaces.
  
  9. Design for device-independence.
  
  10. Use interim solutions.
  
  11. Use W3C technologies and guidelines.
  
  12. Provide context and orientation information.
  
  13. Provide clear navigation mechanisms.
  
  14. Ensure that documents are clear and simple.
  
   WAI目前正在修訂WCAG2.0(最新為2003年6月24日公布的草案)(註23),秉持著WCAG1.0的精神,WCAG2.0希望所有的身心障礙者都能順利使用網頁資訊。WCAG2.0主要將WCAG1.0原定義的十四條規範整併成四條規範:可感知的 (Perceivable)、可操作的(Operable)、可理解的(Understandable)、健全的(Robust),以及將WCAG1.0原有六十五個檢測碼(Checkpoints)合併及刪除修改為十八個,目的是希望改進WCAG1.0不易使用的缺點,讓人們更加瞭解並好記好用。
  
  二、國內無障礙網頁標準
  
   行政院研考會針對國內網站管理者以及網頁設計者的需要,於2002年委託專業組織訂定一套適合國內的「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此規範主要參考W3C的WAI制定的無障礙網頁內容標準之相關規範,及參考國內外相關經驗。「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內容包括無障礙網頁可及性設計四項原則、三個優先等級、十四條規範以及九十個標準檢測碼(註24)。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十四條規範內容如下:
  
  1. 對於聽覺及視覺的內容要提供相等的替代文字內容
  
  2. 不要單獨靠色彩來提供特殊資訊
  
  3. 適當地使用標記語言和樣式表單
  
  4. 闡明自然語言的使用
  
  5. 建立編排良好的表格
  
  6. 確保網頁能在新科技下良好地呈現
  
  7. 確保使用者能處理時間敏感內容的改變
  
  8. 確保嵌入式使用者介面具有直接可及性
  
  9. 設計裝置獨立網頁
  
  10. 使用過渡的解決方案
  
  11. 使用國際與國內官方訂定的技術和規範
  
  12. 提供內容導引資訊
  
  13. 提供清楚的瀏覽網站機制
  
  14. 確保簡單清楚的網頁內容
  
   將行政院研考會的「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與WCAG1.0相較,由於「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在制定之初即參考WCAG1.0標準,在規範內容上並無太大差異,惟在檢測方式上,我國採用機器檢測與人工檢測雙軌並行,與WCAG1.0僅有人工檢測的方式有所不同(註25)。所以每個網頁設計者在規劃網站時,都可依循行政院研考會制定的網頁設計規範及流程作規劃(註26)。首先依照無障礙網頁可及性設計的四個原則(多媒體相關資訊的可及性、網頁結構和呈現處理的可及性、網頁和輸出入裝置相關技術處理的可及性、網站瀏覽機制的可及性)來整理資訊,再依照無障礙網頁十四條規範的內容和精神來設計網頁,最後透過機器與人工檢測網站的可及性。在網頁內容通過檢測後,網頁設計者便可以依據網頁通過的檢測等級,在官方網站內下載各個檢測等級所對應的檢測認證標章,將標章放置在網頁適當的位置,讓使用者可以得知此網頁通過的認證等級。
  
   對視障者而言,目前並沒有真正專為視障者設計的網頁標準,只有淡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葉豐輝教授提出的十一條「視障無障礙網頁設計要點」(註27)。此要點是針對超文件標記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簡稱HTML)的設計建議,例如:「若網頁中有網頁地圖<map> 宣告時,在宣告區中的每一連結選項後都必須加入alt="替代文字",以便於理解」。只要依照這十一條要點注意網頁文字、超連結、表格、表單、圖形、分割視窗等的設計,就可製作出讓視障者方便使用的網頁。對網頁設計者而言,WCAG1.0和行政院研考會的「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像是技術手冊和教學參考工具,而葉豐輝教授提出的十一條「視障無障礙網頁設計要點」,則像是HTML的設計指南(註28)。
  
  
  伍、結論
  
   行政院研考會制定無障礙網頁的設計規範,目的就是希望為我國內建構一個方便身心障礙者使用的無障礙網路空間,將無障礙的概念從日常生活中落實於網際網路上,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到視障、聽障、肢障等不同程度障礙者使用網路的不同需求,讓這些身心障礙者都能順利的取用網路資源。要落實無障礙網路空間的理想,除了遵循無障礙網頁的設計標準,還需積極推廣無障礙網路的概念、進行無障礙網頁的設計訓練,及進行網站可及性之評估研究。
  
   2001年黃朝盟與林家如曾以WCAG 1.0為基礎,選出17項可及性指標,評估行政院35個部會機關的網站首頁之可及性,研究發現,平均每個網站的可及性錯誤有3至8項錯誤(註29)。2003年黃朝盟再以行政院研考會發展之無障礙網頁檢測機制,擴大對政府機關、線上學習、事業機構及教育機構等217個網站進行網頁檢測評估(註30),結果也是沒有網站完全通過檢測,平均每個網站的可及性錯誤有2至11項。從上述研究發現,即便是政府網站,亦未完全符合無障礙網頁的標準,更遑論符合視障者之需求。
  
   提供社會大眾平等檢索資訊資源的管道,滿足社會各階層多樣化的資訊需求,一直是圖書館努力的目標,從1931年 印度學者S. R. Ranganathan提出圖書館五律,到1995年美國學者Walt Crawford和Michael Gorman提出的新圖書館五律,都強調圖書館為全民服務的精神,這是不分男女、不分種族、不分身份地位的。我們在思考如何提供視障者完善的資訊服務的同時,應該深入了解視障者的資訊需求,並針對各種視障者利用資訊的阻礙,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法。以下提出幾點建議,作為改善視障者使用網路資訊之參考:
  
  (一)敦促政府立法保障視障者使用網路資訊的權益
  
   只要依照網頁建置的標準,便可解決視障者瀏覽網頁的障礙,但要讓各界重視視障者使用網路的權利,非立法難以推動落實。以美國為例,從「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電信法案」(The Telecommunications Acts)、「復健法案」(Rehabilitation Act)五○八條款的精神中,都可看到美國保障視障者檢索與使用電子資訊及資訊科技的用心。此外,澳洲、葡萄牙、加拿大、英國等政府莫不立法強調視障者使用網際網路的權利(註31)。
  
   反觀我國與視障者的相關法規,如「電信事業提供身心障礙者特別服務實施辦法」、「特殊教育法」、「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僅保障視障者在醫療、教育、就業及福利等與生活有關的權益,對於網路環境的標準、保障電子資訊的取得規定都付之闕如,致使各單位缺乏法源依據,無法提供足夠的人力、經費服務視障者,而網路及電腦廠商也容易忽略視障者使用網路的特殊需求。因此,應敦促政府訂定相關法規,保障視障者使用網路資訊的權益,否則數位落差的鴻溝將更加明顯而難以彌補。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黃朝盟教授也對此提出相同建議(註32)。
  
  (二)進行視障者使用網路之資訊需求研究
  
   雖然網路是視障者取得資訊的重要管道,但並非人人均可順利使用,其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為進一步了解視障者使用網際網路之情況,解決其使用網際網路的困難,應著手研究視障者對於網際網路的資訊需求、使用檢索系統與軟體的行為過程,供相關單位參考,以設計更適當的查詢介面、更具可及性的網頁內容,降低視障者使用網路資訊的阻礙。
  
  (三)推廣無障礙網頁設計標準
  
   為使視障者能公平進入網路世界,各網站管理者及網頁設計者都應遵循無障礙網頁的設計標準,注意視障者瀏覽網頁的特殊需求,以落實無障礙網路空間的理想。因此,政府應大力推廣無障礙網頁的設計訓練,教導網頁的設計原則;此外並推動網頁的檢測機制,讓政府網站或民間網站進行網站評鑑或檢測,以發掘其網頁設計的缺點,改善網頁使用的便利性。
  
  (四)研發新的電腦輔具
  
   在電腦輔具部份,有賴研究單位與廠商積極研發供視障者使用之電腦設備,以提高視障者上網的便利性,增加使用網際網路的機會。雖然國內在自行研發電腦輔具方面已有相當成效,價格比國外的低廉,但對一般視障者而言仍是沉重負擔,且由於國內市場太小,研發成果不易量產,影響廠商投資開發的意願,這些都需要政府單位的政策協助與經費補助。
  
  (五)充實網路視障資源內容
  
   透過盲人電腦、電腦輔具與檢索介面的開發及改良,視障者遠端便可檢索圖書館的館藏資訊及網路資源,加上傳統印刷型式的資料可轉換為電子型式儲存於電腦之中,只要輔以相關設備即可以點字、語音、大字體印刷等型式輸出供視障者使用,比起以往點字書或有聲書種類及冊數的缺乏,視障者可使用的資訊資源大幅增加。值此之際,應投入更多的心力進行圖書資源之數位化作業,將視障者需要之課本教材、生活資訊,乃至一般的圖書期刊,提供電子檔供視障者線上查詢使用,以充實網路上視障資源的內容,解決以往圖書資訊匱乏的困擾。
  
   視障者在生活環境、教育、就業等生活上所面臨的問題,已得到政府及社會大眾重視與改善,但在使用網路環境上,從法律、資訊需求、網頁標準、電腦設備、網路資源等各方面仍存在著許多問題,有待各界共同努力解決。在邁向資訊社會的潮流中,這些弱勢族群最是容易被社會所遺忘,當資訊科技不斷進展的同時,應正視這些視障者的權利,為他們建構一個真正符合需求的無障礙網路空間,給予他們一個公平使用資訊的機會。
  
  
  附註
  
  註1 資策會電子商務應用推廣中心FIND,「2003年9月底止台灣上網人口」 Available: <http://www. find.org.tw/0105/howmany/howmany _disp.asp?id=61.> (10 Jan., 2004)。
  
  註2 郭麗玲,「教學媒體在教學上的重要性」 社會教育學刊 20期 (民80年6月),頁79-85。
  
  註3 「身心障礙等級」,Available: <http:// www.chiayi.gov.tw/society/society7.htm.>(13 Feb., 2004)。
  
  註4 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通報92年第35週,Available: <http://www. moi.gov.tw/W3/stat/home.asp.>(6 Nov., 2003)。
  
  註5 吳美美,「視障資源整合的必要」 圖書與資訊學刊 38 (民90年8月),頁8-31。
  
  註6 郭麗玲,「殘障讀者圖書資訊服務之研究」 書苑 20期 (民83年4月),頁68-81。
  
  註7 Ray. Turner, Library Patrons with Disabilities (San antonio, TX.: White Buffalo Press, 1996), pp.4-29.
  
  註8 廖淑珍、劉蓓君,「盲人·盲人教育與盲人圖書館」 書香 8期 (民80年3月),頁34-40。
  
  註9 吳英美,「視障讀者對有聲書的需求調查-以彰化師大圖書館為例」 書苑 38期 (民87年10月),頁16-25。
  
  註10 趙雅麗,「臺灣地區視障者之媒介使用行為與動機調查研究」 新聞學研究 66期 (民90年1月),頁61-96。
  
  註11 張瀚文,「視障者資訊尋求行為之調查研究-以臺灣省私立盲人重建院為例」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64期 (民89年6月),頁127-139。
  
  註12 陳仕祐,重度視覺障礙大學生資訊搜尋行為之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註13 Michael. F. Young, "Constraints on Microcomputer access for visually impaired person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1984), pp.426-427.
  
  註14 鄭吉貿,「無障礙電腦介面與網路環境」 生活科技教育 33卷6期 (民89年6月),頁21-22。
  
  註15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http://www. batol.net/performance/performance-1. asp.>(12 Jan., 2004)。
  
  註16 陳明聰、李天佑、王華沛、賴錦緣、楊惠玲,「身心障礙者參與網路化學習的困難及其改善的方式」 TANET2001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 (台北市: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民國90年10月25日),Available: <http://www.ccu.edu.tw/ TANET2001/scheduel/paper_abs/J137.html.>(11 Jan., 2004)。
  
  註17 陳郁仁,「無障礙全球資訊網設計探討」 TANET2001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 (台北市: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民國90年10月24日)。Available: <http://www.ccu. edu.tw/TANE2001/scheduel/paper_abs/v112.htm.>(18 Sep., 2003)。
  
  註18 Judith M. Dixon, "Levelling the Road Ahead: Guidelines for the Creation of WWW Pages Accessible to Blind and Visually Handicapped Us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isabilities 2:4 (1995), pp.426-427.
  
  註19 Dena. Shumila and Jan. Richards, "Increasing Access to World Wide Web Sites for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Computer Users" Available: <http://www.utoronto.ca/artc/rd/library/ papers/accessWWW.html.> (12 Dec., 2003).
  
  註20 Barbara. T. Mates, Adaptive Technology for the Internet: Making Electronic Resources Accessibe to All (Chicago, Ill.: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00), p.12-21.
  
  註21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1.0. Available: <http://www.w3.org/ TR/WCAG10/.> (12 Jan., 2004).
  
  註22 同註21。
  
  註23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2.0. Available: <http://www.w3.org/ TR/2003/WD-WCAG20-20030624/.> (12 Jan., 2004).
  
  註24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及技術手冊」,Available: <http://enable.nat. gov.tw/doc1.jsp.>(3 Nov., 2003)。
  
  註25 葉耀明、周二銘、李文佑,「國際與國內無障礙網路空間推動之現況與比較研究」 電子化政府無障礙網路空間研討會 (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民國92年11月28日),頁9-20。
  
  註26 「無障礙網頁設計程序」,Available: <http://enable.nat.gov.tw/webacc/hard/guideline/sequence.htm.>(3 Nov., 2003)。
  
  註27 「葉豐輝教授視障無障礙網頁設計要點11條」,Available: <http:// enable.nat.gov.tw/webacc/hard/guideline/11.pdf.>(3 Nov., 2003)。
  
  註28 同註25,頁9。
  
  註29 黃朝盟、林家如,「電子化政府的無障礙空間:行政院直轄機關網站可及性評估」,法政學報 15 (民91年12月),頁159-190。
  
  註30 黃朝盟,「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度無障礙網路空間推動成果報告」,電子化政府無障礙網路空間研討會 (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民國92年11月28日),頁53-56。
  
  註31 同註17。
  
  註32 同註30,頁54-55。
  
  
  
作者介紹:
  劉嘉馨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研究生

宋雪芳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副教授
備註: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 卷期/年月:1:2 民94.04 頁85-98
參考網址:http://www.ntl.edu.tw/publish/publish.asp?pid=49&mkey=481
Top